喜老吟

几何能得鬓如丝,安用区区镊白髭。

在世上官虽不做,出人间事却能知。

待天春暖秋凉日,是我东游西泛时。

多少宽平好田地,山翁方始会开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哪里还能得到像丝一般的鬓发呢,又何必费力拔去那些稀疏的胡须。
即使不在官场上忙碌,世间的事务我依然明了。
等到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日子,就是我四处游历的时候。
有多少广阔平坦的好田地,老翁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注释

几何:哪里。
能:能够。
得:得到。
鬓:鬓发。
如:像。
丝:丝线。
区区:微不足道。
镊:镊子。
官:官职。
虽:即使。
做:担任。
人间:世间。
事:事务。
待:等待。
天:自然。
春暖:春天温暖。
秋凉:秋天凉爽。
日:日子。
东游西泛:四处游历。
宽平:广阔平坦。
好:好。
田地:土地。
山翁:老翁。
方始:才开始。
会:会。
开眉:露出笑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喜老吟》,表达了诗人对老去岁月的淡然接受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首句“几何能得鬓如丝”描绘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感叹头发渐白的自然现象;“安用区区镊白髭”则流露出对拔白须这类琐事的不屑,显示出其超脱的心态。

接下来,“在世上官虽不做,出人间事却能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即使不在官场,也能洞察世事,体现出他的智慧和洞察力。“待天春暖秋凉日,是我东游西泛时”表达了诗人期待的闲适生活,希望在四季变换中悠然自得地游历四方。

最后两句“多少宽平好田地,山翁方始会开眉”,以“山翁”自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当看到广阔的平坦土地时,诗人的心境才会真正舒展,露出满意的微笑。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老年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喜春吟

春至已将诗探伺,春归更用酒追寻。

酒因春至春归饮,诗为花开花谢吟。

花谢花开诗屡作,春归春至酒频斟。

情多不是彊年少,和气冲心何可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游山三首(其三)

乐则行之忧则违,大都知命是男儿。

至微功业人难必,尽好云山我自怡。

休惮烟岚虽远处,且乘筋力未衰时。

平生足外更何乐,富贵荣华过则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山三首(其二)

春尽登临正得宜,人情天气两融怡。

泛舟伊水风回夜,垂钓溪门月上时。

逸兴剧凭诗放肆,病躯唯仰酒扶持。

浮生日月无多子,忍向其间更敛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