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光泉响不相参,城市山林难两兼。
不分腴庄最无赖,一时奄有忒伤廉。
这段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属于其《题张坦夫腴庄图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对比花光与泉响的不同,表达了城市与山林不可兼得的哲理,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花光泉响不相参" 这一句,通过花的光彩和泉的声音之间的差异来启示诗人的思考。它们各自拥有美好,但不能同时具备,这里象征着生活中的选择与牺牲。
接着的 "城市山林难两兼" 强化了这种不可兼得性,指出人在追求不同生活状态时往往需要做出取舍,就像城市的繁华和山林的宁静很难同时享受到一样。
"不分腴庄最无赖"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环境无法选择,只能接受的心态。这里的 "腴庄" 指的是田园生活,诗人认为如果不能自主选择,那么即便是美好的田园生活也是一种无奈。
最后 "一时奄有忒伤廉" 反映了诗人面对这种现实中的矛盾与痛苦时的情感体验。"一时" 指的可能是一个转瞬间的时间,"奄有" 表示占据或拥有,而 "忒伤廉" 则表达了一种超过常理的悲哀,这里的 "廉" 通常指的是钱财,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楚。
总体而言,杨万里通过这首诗传递了对人生境遇、选择与牺牲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不可兼得时的情感体验。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万顷照红衣。
临平山下西湖上,总被腴庄掇取归。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
闻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
汾阴西祀告升平,四海无波镜样清。
乞与幽人好风月,万山里许听泉声。
君王将幸宝津园,刷洗天驹尚未乾。
禁地何缘有阑入,考官应奉得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