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十四)

变幻极众奇,我在故无他。

瞑目视暗尘,高象瞥已过。

暗尘亦非暗,皎若望舒荷。

一瓣一世界,一界千维摩。

下有山须弥,上有天弥罗。

苦海中无边,吐纳情爱河。

移花补恨天,移山塞其波。

置我元默中,终焉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十四)》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图景。

首句“变幻极众奇,我在故无他”开篇即点明了仙境的奇妙与变化无穷,而诗人自身置身其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接着,“瞑目视暗尘,高象瞥已过”一句,以闭目观尘世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即使外界景象快速变换,内心却能保持宁静。

“暗尘亦非暗,皎若望舒荷”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指即便身处黑暗,内心依然明亮如月,皎洁如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光明与纯净。接下来,“一瓣一世界,一界千维摩”则以微观与宏观的视角,展现了宇宙的无限与生命的多样性,每一瓣花、每一界空间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义。

“下有山须弥,上有天弥罗”描绘了仙境的壮丽景象,山峰与天空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宏伟与神秘。随后,“苦海中无边,吐纳情爱河”则将仙境与人间相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情感与欲望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解脱与自由的向往。

最后,“移花补恨天,移山塞其波”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救赎与和谐社会的追求,通过移花补天、移山填海的意象,寓意着通过内心的改变与努力,可以克服困难,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置我元默中,终焉将如何?”则以疑问结尾,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探讨在寂静与沉默中,最终的归宿与意义何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情感以及理想世界的独特见解,既富有想象力,又富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一)

元精散漫阳气死,太阴扶轮血濡指。

乖龙未受天神符,私役雷兵相角抵。

元黄一色浑西东,剩日惨惨难为红。

地鸣碎鼓天破钟,真宰无泪号哭穷,帝耳一塞千年聋。

形式: 古风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二)

摧天拉地崩愁云,怪鸟抢树千百群。

十家九家闭门户,满街走萚无行人。

黄鸡升堂狗入灶,白昼燃灯鼠来盗。

空中急雨如矢飞,密瓦坚墙遍成窍。

儿童掩面匿我怀,忍饿吞声未敢叫。

形式: 古风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三)

大江一吸不复呼,万鱼揭向城根趋。

城根柳枝罥枯藻,不栖鸠燕桱鸥凫。

鸥凫飞飞入城里,城门如桥但通水。

水声夹杂人哭声,不哭难生哭难死。

形式: 古风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四)

哭声瘖哑如病乌,狂枭咒死无屋无。

富家但愁晚禾没,贫家抱瓮愁朝餔。

漂苔上床不得睡,乱拾残棉握肩背。

风刀剜体愁剜心,界壁流泉界衣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