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欧两川年兄移令丹棱

忆昔秋风擢桂枝,君当壮年我少时。

二十馀载分翠袂,百年万事悲素丝。

君持直道闽水曲,闽水无声向人绿。

制锦宁知萋斐成,还珠翻坐泥途辱。

天子能明万里情,贤侯复遣三巴行。

行经峡树猿惊夜,泊向岷江雪照城。

已知塞马未终失,更怜涸鲋难相恤。

即今科责百费兴,里中流析谁能结。

愿君早为医疮痍,成都之西多远夷。

我已卜筑山中奇,石莲袅袅含春姿。

他年问政如相见,莫诮山人与世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赠欧两川年兄移令丹棱》。诗中以回忆和感慨为主线,描绘了与友人欧两川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欧两川即将赴任丹棱县令的关切之情。

首句“忆昔秋风擢桂枝”,以秋风中的桂花树起笔,象征着过去美好的时光和友情。接着,“君当壮年我少时”点明了两人年龄上的差异,但并未因此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二十馀载分翠袂,百年万事悲素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百态的复杂与无奈。

“君持直道闽水曲,闽水无声向人绿”两句,通过描述欧两川在闽地任职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正直之道的坚守,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接下来,“制锦宁知萋斐成,还珠翻坐泥途辱”则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欧两川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与同情。

“天子能明万里情,贤侯复遣三巴行”两句,既是对朝廷明察秋毫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欧两川即将前往遥远之地任职的关切。接下来的“行经峡树猿惊夜,泊向岷江雪照城”描绘了欧两川旅途中的景象,既有自然风光的壮丽,也有旅途的艰辛。

“已知塞马未终失,更怜涸鲋难相恤”表达了对欧两川前路未知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最后,“即今科责百费兴,里中流析谁能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压力,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忧虑。

“愿君早为医疮痍,成都之西多远夷”表达了对欧两川在新任上能够为百姓谋福利、解决困难的期待。而“我已卜筑山中奇,石莲袅袅含春姿”则是诗人自述,表示自己虽不能随同前往,但内心依然充满希望与期待。

“他年问政如相见,莫诮山人与世遗”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憧憬,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题雪梅轩

少年见雪不畏寒,雪片如花意始欢。

更欲踏雪寻花影,往往琼瑶入暮看。

绝色微香暗相引,春风未至令人哂。

几向深岩住不还,翻怜晚岁情无尽。

罗浮自惜多仙才,藐射之神非俗胎。

何年谪向人间去,独爱当年碧玉台。

开轩寂寂对溪水,几树亭亭澹烟起。

月下横斜想素裳,雪中绰约当乌几。

老我牛衣不出门,空劳折简来翩翻。

待得扁舟王子夜,与君花下试倾尊。

形式: 古风

即事(其一)

今年三月日食既,愁云黯黯风摧地。

稚子悭呼新月生,行旅狂奔暮雨至。

父老招予且指示,天狗凶猘恣吞噬。

寒精闪闪不受降,欲灭未灭两争势。

袒跣堕冠仰天视,残星三四如相避。

便欲伐鼓集村市,缴弓注矢快歼殪。

天宇沈沈高莫攀,反袂无声掩双涕。

形式: 古风

即事(其二)

初夏廿二江头路,路傍野客行相语。

传闻前月十七事可骇,赤日回光光未具。

半空无云天鼓鸣,垣中一星忽飞去。

化为白石沈东海,海水乾枯北风怒。

群龙起立鲸鱼死,掩耳不忍闻他句。

古云变故不虚生,草茅下士那得与。

皇天至仁岂不虑,五纬错迕令人惧。

形式: 古风

题东湖代双江公作

东湖水与银汉通,扶桑倒影冯夷宫。

朝看浴日天门上,暮取明珠月窟中。

天人住此抱奇气,胸藏云梦兼泾渭。

一自龙飞入紫微,客星遂极人间贵。

钓竿拟去倚蓬壶,水槛日日空飞凫。

天子呼来侍玉辇,行人遥指避金吾。

九关虎豹严呵卫,半夜貂裘不遑寐。

误临太液梦沧浪,髣髴渔歌闻鼓枻。

寄语草堂湖上山,许身此日未应閒。

持盈早毕澄清志,不羡当年衣锦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