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忆閒居江上村,多情日日绕衡门。

去来暝带晴云影,莹彻寒兼夜月魂。

迥接天河应不舍,欲观沧海已难言。

何当借取仙槎便,相与同寻禹穴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悠闲生活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首句“曾忆閒居江上村”,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江南水乡,诗人曾经在那里度过一段闲适的生活。接着,“多情日日绕衡门”一句,以“多情”二字点明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每天都在围绕着衡门(可能指村庄的入口或中心)徘徊,流连忘返。

“去来暝带晴云影,莹彻寒兼夜月魂”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之美。无论是晴朗之日还是夜晚,云影和月光都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独特的魅力,诗人用“莹彻”来形容这种清澈明亮的感觉,既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

“迥接天河应不舍,欲观沧海已难言”则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将自然景观与更广阔的宇宙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赞叹。天河与沧海,分别代表了天空与海洋,它们的辽阔与深邃,让诗人感到难以言表的震撼与敬畏。

最后,“何当借取仙槎便,相与同寻禹穴源”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借助某种神奇的力量,如传说中的仙槎,去探寻古代大禹治水的源头,寻找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智慧。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蕴含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9)

郭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道空濛众所猜,宛疑阳至动飞灰。

贫居却厌閒中满,浮世还从何处来。

迥逐风光飘紫陌,宁随夜气点灵台。

旧游萧寺留题处,红袖那知拂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梅魂

冰想清肌雪想容,天寒那任倚香风。

凄凉每见黄钟后,飘泊谁怜玉管中。

朝对西湖宜镜水,夜归东阁莹房栊。

逋仙逸兴应难吊,梦断孤山月色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白雁

楚云湘水绕天涯,几度随阳客路赊。

影落秋潭宜桂魄,身投暮渚并芦花。

玉门霁雪将魂断,紫塞清风引字斜。

应想当年持节使,穷荒南望更堪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霜花

丰山半夜动钟时,露结琼花碧瓦滋。

天上曾闻青女降,人间应讶玉簪遗。

扶桑曙色偏相妒,太华秋容宛更疑。

晴倚画栏相对久,凄凄应恨晓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