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子幽栖地,劳君久见存。
夜毡从栗爆,午碗看茶翻。
旧事时追忆,深禅得细论。
还应雪峰老,领众待云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隐居之地的情景,以及与友人云门妙喜的深厚情谊。诗中充满了宁静与禅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老子幽栖地”点明了老者的居住环境,一个远离尘嚣、静谧安逸的地方。接着“劳君久见存”表达了对朋友长久陪伴的感激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夜毡从栗爆,午碗看茶翻”两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夜晚围坐火炉旁,听着栗子爆裂的声音,午间品茗,茶水翻滚,这些平凡的场景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格外温馨与宁静。
“旧事时追忆,深禅得细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回忆往事,探讨深入的禅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哲学的双重追求。
最后,“还应雪峰老,领众待云门”预示着老者将引领众人前往雪峰,与云门妙喜相聚,暗示了友情的延续与传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禅学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平时访我乌江上,乱后逢君汝水滨。
欲问龙门真在否,大千沙界邈全身。
少年高掇老庞科,未必龙门众角多。
幕府三招三不去,唯将一钵渡娑婆。
北风捲地雪漫天,惭愧君来住过年。
日与邻翁同展钵,老夫时复听谈禅。
直自三湘到七闽,无人不道竹庵名。
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