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洗尘赠张立之判官》。诗中以“立之”自喻,表达了对友人张立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官场生涯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立之居糟丘,胸有万斛尘”,以“糟丘”比喻官场的污浊环境,暗示立之身处其中,内心却保持着高洁的情操。“胸有万斛尘”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虽身处污浊,但心志坚定,不为世俗所染的情态。
接着,“归来卧西窗,泾渭自此分”,诗人想象立之归隐后的生活,选择在西窗下静卧,将个人的情感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象征着他内心的纯净与独立。这里,“泾渭”本指两条河流,泾河清澈,渭河浑浊,用来比喻事物的分明,此处暗指立之能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
“污泥生芙蕖,榛墟有白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立之归隐后的理想生活场景。污泥之中生长着荷花(芙蕖),象征着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高洁;榛墟之上飘着白云,寓意着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境界。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立之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莫厌吏事烦,愿子清天君”,诗人提醒立之虽然官场事务繁多,但应坚守清廉之道,希望他能在官场上保持清明公正,如同“清天君”一般,为百姓谋福利,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整首诗通过对立之形象的塑造和对其生活境遇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欣赏和对其官场生涯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