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隋朝诗人杨素所作的《赠薛播州诗》中的第十一首,通过“养病愿归闲,居荣在知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接下来,“栖迟茂陵下,优游沧海曲”描绘了诗人隐居于茂陵之下,悠然自得地漫步于沧海之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美好愿景。
“古人情可见,今人遵路躅”则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当今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暗示着古人与今人在精神追求上的某种一致性。接着,“荒居接野穷,心物俱非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选择远离繁华、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仅身体上远离尘嚣,心灵也同样得到了净化,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最后,“桂树芳丛生,山幽竟何欲”以桂树的生长为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即使身处幽静的山林之中,也无欲无求,达到了心灵的最高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