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山

山为浮来海莫沈,萧梁曾此布黄金。

梵僧亲指耆阇路,帝女归传达磨心。

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

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山峰如浮云,大海也不能将其淹没,萧梁时代曾在此洒下黄金。
僧侣亲自指点着耆阇路,公主归来寄托着佛法之心。
脚下之地掌控着众多险峻高峰,山谷间流水声落千丈深谷。
神圣遗迹消失之处,人们如今何处?日暮时分,云霞更显深沉,令人遥望无尽。

注释

山:指山峰。
浮来:形容山峰如浮云。
沈:淹没。
萧梁:古代朝代名。
布黄金:比喻洒下财富或贵重物品。
梵僧:佛教僧侣。
耆阇路:古印度佛教圣地。
帝女:公主。
传达磨心:寄托佛法之心。
地控:掌控。
好峰:险峻的山峰。
万仞:极言山峰之高。
涧馀:山谷剩余。
千寻:极言流水之深。
灵踪:神圣遗迹。
断处:消失的地方。
人何在:人们现在在哪里。
日夕:日暮。
云霞望转深:云霞更加浓厚,显得深远。

鉴赏

这首宋诗《浮槎山》是释用孙的作品,诗人以浮来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历史与神话色彩的画面。首句“山为浮来海莫沈”,形象生动,暗示了浮来山如同孤舟浮于海上,即使大海也不能将其淹没,寓意其高峻挺拔。次句“萧梁曾此布黄金”,点明了山中曾有梁朝帝王的奢华遗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第三句“梵僧亲指耆阇路”,引入了佛教故事,说明此地曾有高僧指引修行之路,增加了神秘和宗教氛围。第四句“帝女归传达磨心”则借用了仙女下凡的传说,增添了浪漫色彩,表达了对超凡之美的向往。

接下来,“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两句,通过描绘山势险峻和流水潺潺,展现了浮来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最后,“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以问句收尾,引发读者对山中隐秘的探索和对过去的追思,给人留下悠远的遐想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浮来山的雄伟壮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1)

释用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竺云山

独上千峰与万峰,晴岚淡写海江容。

偶从动问山居事,笑拍岩前一树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偈二首(其二)

不是翻涛手,徒誇跨海鲸。

由基方撚镞,枝上众猿惊。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二首(其一)

夺不夺,纵有馀。临岐不分袂,富贵却萧疏。

句里不曾舒慷慨,禹门先自透金鱼。

形式: 偈颂 押[鱼]韵

永乐寺

江云如镜平,月当秋夜白。

欸乃一声歌,舟中南北客。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