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二)老将

百战英雄老。向南山、短衣射虎,应弦而倒。

如此将才无用处,一代风云气小。

让竖子成名去了。

矍铄据鞍空复尔,故将军、不画云台表。

种瓜者,青门道。记曾放马天山草。

剩此日溪山驴背,夕阳秋好。

照水头颅千丈雪,波底鱼龙惊搅。

野戍外角声吹晓。

听罢荒鸡频起舞,抚雕戈、誓把烟尘扫。

虎头相,已枯槁。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老将的形象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位历经百战的英雄在垂暮之年的情景。"百战英雄老"开篇,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主人公的英勇经历。"向南山、短衣射虎,应弦而倒"展现了老将昔日的勇猛,即使年迈仍能一展雄风。

然而,诗人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此将才无用处,一代风云气小"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惋惜,暗示了社会变迁中英雄的落寞。"让竖子成名去了"则讽刺了那些后辈的崛起和老将的被忽视。

"矍铄据鞍空复尔,故将军、不画云台表"进一步强调了老将的孤独与无奈,他虽有壮志,但未得应有的荣誉。"种瓜者,青门道"借典故表达老将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诗中回忆起老将年轻时在天山放马的豪情,"记曾放马天山草",与当前的闲适生活形成对比。"剩此日溪山驴背,夕阳秋好"描绘了老将晚年的生活画面,虽然清贫,却也宁静美好。

"照水头颅千丈雪,波底鱼龙惊搅"运用夸张手法,写老将的威严如同雪山般映照水面,连鱼龙也为之震惊。"野戍外角声吹晓"则营造出一种苍凉的边塞氛围。

最后,老将听到鸡鸣,激起内心壮志,"听罢荒鸡频起舞,抚雕戈、誓把烟尘扫",表明他虽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在。"虎头相,已枯槁"以形象的比喻,写出老将虽身体衰弱,但精神依旧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将的形象,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既有对个人际遇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三)老儒

学究先生样。半生来、青镫黄卷,乌皮绛帐。

三字头衔穷措大,不讳含酸骨相。

难得是斯文未丧。

一第蹉跎头白早,叹磨穿、铁砚心徒壮。

功名路,恐难望。济南博士江都相。

溯流传汉家真派,何嫌依傍。

辛苦儒林谋绝业,全力名山休让。

觅冷蠹堆中同葬。

七贵五侯君不见,牧猪奴、转瞬青云上。

得富贵,且无恙。

形式:

金缕曲(其四)老渔

生死蘋乡里。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

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

或雨细风斜不止。

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

渔儿女,又如此。联篷夜火镫成市。

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

袖手江天垂钓罢,看尽来头去尾。

问顺水顺风能几。

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

渔唱远,暮霞紫。

形式:

金缕曲(其五)老妓

无计留春住。听帘前、一声杜宇,唤他归去。

多少莺花都命短,散了彩云无数。

剩憔悴章台旧树。

留得缕金衫子在,认红心、碎点燕支污。

风与月,等闲度。秋娘老矣凭谁顾。

莫思量琵琶江上,荻花飘曙。

愁压眉尖和黛重,那有镜中人妒。

怕照影惊鸿相遇。

月地花天无恙否,是当年、一曲销魂处。

青衫客,泪如注。

形式:

柳梢青

玉杵敲霜。蓝桥访月,曾乞琼浆。

最是难消,花前睡态,镜里啼妆。江干黄竹成箱。

料锦瑟华年暗伤。一点相思,寄伊无路,何况明珰。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