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说文字禅笼络虚空,骂古塔主不明要旨。
褒贬抑扬,流行坎止。
栖凤岩高插杳冥,落花啼鸟谁相委。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文字与佛法的关系,批评某些人对佛法理解的局限,认为文字禅虽然看似包罗万象,但如果不能把握其核心要义,就像笼络虚空一般空洞无物。诗人提到"骂古塔主不明要旨",暗指那些对佛教教义理解肤浅的人,他们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偏离了正道。
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将佛法的流转比作流水,有时顺畅,有时停滞,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起伏变化。"栖凤岩高插杳冥"描绘了一幅深远而神秘的景象,暗示佛法的深奥难以触及。最后,"落花啼鸟谁相委"则借自然景象表达出佛法与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寻求解脱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对世间误解的批判。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嵌枯石老,黡瘦衣荒。死水垂钓,陆地乘航。
当初好采见梁王。
持贝叶,倚瘦藜。解空未尽,说是说非。
无端引惹憍尸。
尸碧岩,谤乳窦,击高庵,据瓯阜,此皆人所议论不到。
说甚么减灶法无文印,尽情约下置而勿论。
或曰毁誉不在乎两端之间,䖃苴翁别有长处。
郁郁冰壑姿,株株手亲植。
欲知来去踪,双峰耸寒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