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梦后偶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细腻的情感画卷,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情感波动。
“为他羁绊,萦性相思惯。” 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因某人的羁绊而深陷相思之中,这种情感已经成为了其生活的一部分,难以摆脱。
“洛水巫云生锦幔,梦到春来偏幻。” 这两句运用了洛水和巫山的典故,象征着美好而神秘的爱情。在春天的梦境中,这些美好的景象显得更加虚幻,仿佛是心灵深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孜孜亦自商量,睡乡长住何妨。” 主人公在梦中与心上人相会,虽然醒来后一切只是幻影,但他依然愿意沉醉于这份梦境之中,享受那份短暂的快乐与安宁。
“蝶化曾笼翠袖,莺啼又隔银墙。” 最后两句以蝴蝶与黄莺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梦境中的美好与现实的隔阂。蝴蝶曾围绕着翠绿的衣袖翩翩起舞,然而当黄莺的啼声穿透银色的围墙时,却只能听到远方的声音,无法触及那梦境中的美好。
整首词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沈谦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那份深藏于心底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