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其二)

婉婉马上女,两颊莹寒玉。

弓弯敲镫踏,侧立纷相逐。

借问谁家儿,近出常山族。

儿家昔鼎贵,煌煌什朱毂。

父亲守常山,忽值胡马蹙。

起义功不成,巢倾卵亦覆。

妾身转流落,岁久无钱赎。

欲去无缘由,安得南飞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外貌之美与内心的痛苦挣扎。

“婉婉马上女,两颊莹寒玉。” 开篇即以“婉婉”形容女子的柔美,紧接着以“两颊莹寒玉”描绘其面容的清冷与纯净,仿佛是寒夜中的一抹月光,既美丽又令人感到一丝凉意。

“弓弯敲镫踏,侧立纷相逐。” 描述了女子骑马时的动作,弓箭的弯折与马镫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侧面反映了她生活的动荡与不安。同时,“侧立纷相逐”也暗示了她并非独自一人,而是与他人一同在战乱中奔波,寻找生存之路。

“借问谁家儿,近出常山族。” 一句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女子可能来自常山地区,而“谁家儿”则表达了她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的无奈。

“儿家昔鼎贵,煌煌什朱毂。” 这两句回忆了女子家族昔日的显赫与荣华,与当前的流离失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乱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冲击。

“父亲守常山,忽值胡马蹙。” 描述了父亲为了保卫常山而战死,暗示了战乱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揭示了女子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

“起义功不成,巢倾卵亦覆。” 这句话表达了起义失败后,家庭的覆灭,象征着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命运。

“妾身转流落,岁久无钱赎。” 揭示了女子因战乱而流离失所,长期无法摆脱贫困与苦难,表达了她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

“欲去无缘由,安得南飞鹄。” 最后两句表达了女子想要逃离困境但无路可走的绝望,以及对能够像南飞的大雁一样自由飞翔的向往,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给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人们在逆境中对自由与尊严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二十七首(其五)

朱楼远迢递,缭以十里墙。

浮云隐华桷,夹路翳杉篁。

山河未曾改,世事不可量。

往者胡马来,主人意苍黄。

半死半脱走,儿女不及将。

朝为绮罗丛,暮作瓦砾场。

近传有其妾,托身于襄阳。

一男作酒保,相望居河梁。

骨肉各分别,中原渺茫茫。

浮云何足羡,俛仰悲荒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二)

朝登北邙坂,暮抵乐游原。

燐火翳复吐,髑髅夜呼冤。

不见昔时主,但见陵与园。

银凫已羽化,石马犹草根。

向来争天子,一口吞乾坤。

谁知百年后,不免遭樊温。

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

景昭去何处,芳草悲颓垣。

县官供衣食,当时多子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三)

月府有奇木,根干饱清露。

生香异凡间,冲风落天路。

高枝舞青鸾,低枝弄霜兔。

姮娥方妙年,衣采纯纯素。

娉婷不肯嫁,含情待谁诉。

昨与汗漫期,径向银河渡。

授我不死药,倚徙怨迟暮。

即席欲服食,终夕愁相误。

悠悠下高寒,回首空烟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六)

天阳居盛夏,生长无时休。

荧惑欲何诣,渴奔极炎洲。

老龙恐枯死,深潜閟阴幽。

攒峰拥凝碧,玉鉴开寒眸。

神灵护氓俗,盘盂置鳛鳅。

雷公持玉斧,天女挟行辀。

行雨岂不苦,亸懒化痴牛。

煌煌飞电光,上下穷其搜。

嗟龙独何避,自愧乏世求。

变化付雏众,毕命归寒湫。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