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智度菩萨母,容受一切法。
然于一切法,而离分别相。分别既离,诸法如如。
蜀江万派朝沧海,闽岭千寻插太虚。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范所作的偈颂,以佛教智慧为主题,通过比喻来阐述佛法的深意。"智度菩萨母,容受一切法",将菩萨比作智慧的母亲,她包容接纳万物,无所不容。"然于一切法,而离分别相",强调菩萨看待世间万物时,超越了分别心,达到了无分别的境地。
接下来两句"分别既离,诸法如如",进一步说明当去除对事物的分别心后,所有法(即世间现象)的本质都回归到本来的样子,即"如如",不增不减,恒常不变。
最后两句"蜀江万派朝沧海,闽岭千寻插太虚",则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这种深远的智慧:蜀江的众多支流汇聚入大海,闽岭的崇山峻岭直插云天,象征着菩萨的智慧如同江河融入大海,广大无边,高远入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教中空性与包容的智慧,以及修行者追求的无分别心的境界。
不详
三月春将老,万木献青杪。
微雨湿残红,泉声杂幽鸟。
堪悲堪笑,寒山子,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木中有火,钻之始明。矿中有金,炼之始精。
诸人分上各各有无价之宝,如何甘自溺于阴入之坑。
过去已过去,未来亦未来,即今名现在,现在安在哉。
云门一曲,从来无谱。韵出五音,调高千古。
就中妙旨许谁知,几拟黄金铸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