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苍梧峡

广西下来滩复滩,三百六十长短湾。

潭心绿水缓悠悠,长湾短湾凝不流。

涓涓千尺静见底,隔岸空行鱼曳尾。

忽然路绝山势回,峡口江声如怒雷。

石嘴凿凿森鲸牙,龙潭虎锯如回车。

我行已过正月半,一夜水生浮汉槎。

龙潜虎伏杳不见,但见满江圆浪花。

浪花雪飞捲万瓦,船下高滩疾于马。

浪船俱起空中击,举柁齐挽不容力。

舟师持篙眼逾疾,抵住石头轻一掷。

水痕奔箭石窦急,老稚怀忧多掩泣。

齿声卜卜叩神灵,抛纸烧香齐起立。

为言水浅仅容舠,篙师失手争纤毫。

水声怒起两厓近,撇漩指顾随洪涛。

龙君水伯似相晓,此水不大亦不小。

纸船偏得铁梢公,稳似春游在灵沼。

翻思初下象鼻山,怕问行人多苦颜。

惊心乐水昭平驿,虑患防虞不暂閒。

忽见苍梧山在目,已闻莺语自间关。

须知平地风波恶,何处安留不险艰。

此心常似初来日,三峡沧溟任往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过苍梧峡》由明代诗人解缙所作,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广西苍梧峡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

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水流的曲折与湍急,从“广西下来滩复滩,三百六十长短湾”开始,展现了河流的蜿蜒曲折,以及两岸景色的变换。接着,“潭心绿水缓悠悠,长湾短湾凝不流”两句,对比了水面的平静与湾道的绵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水流突然变得汹涌澎湃,“忽然路绝山势回,峡口江声如怒雷”,仿佛大自然的力量在此刻爆发,形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紧接着,“石嘴凿凿森鲸牙,龙潭虎锯如回车”运用比喻手法,将岩石比作鲸牙,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险峻与壮观。

诗中还穿插了对水位变化的描写,“我行已过正月半,一夜水生浮汉槎”,表现了水位上涨的迅速,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同时,诗人通过“龙潜虎伏杳不见,但见满江圆浪花”描绘了水下的神秘与表面的波澜壮阔。

接下来,“浪花雪飞捲万瓦,船下高滩疾于马”展示了浪花的壮观与船只的快速,以及自然力量与人类活动的交织。诗人通过“浪船俱起空中击,举柁齐挽不容力”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场景的紧张与激烈。

在面对如此壮丽而危险的自然景观时,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敬畏,“舟师持篙眼逾疾,抵住石头轻一掷”,展现了船工们的勇敢与技艺。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水痕奔箭石窦急,老稚怀忧多掩泣”。

最后,诗人反思了人生旅途中的风浪与挑战,“须知平地风波恶,何处安留不险艰”,表达了对生活不易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期待。“此心常似初来日,三峡沧溟任往还”,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旅程的乐观态度与自由追求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387)

解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缙绅,、喜易,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字:大绅
  • 号:春雨
  •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 生卒年:1369年-1415年

相关古诗词

题扇

疏疏雨湿湘江云,湘江美人思断魂。

苍梧帝子去不归,锦城公子何时回。

我欲攀天借取清风明月三万斛,扫除閒愁与昆明之劫灰。

刘郎刘郎绝代颇希有,秋菊寒泉酌元酒。

谈中风味心自知,天下炎凉一挥手。

形式: 古风

剡溪藤,鱼网线,捣剉如麋浸水涀。

神工抄作五色笺,凤舞鸾翔云片片。

汉庭帝子爱如宝,诏下蔡侯多制造。

文华殿上赋新诗,御墨淋漓尽章草。

形式: 古风

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

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

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

形式: 古风

北方黑帝驱松使,松使嘘烟满天地。

神工幻作元霜飞,一敛捣成乌玉剂。

脑麝匀胶香屑屑,巧制如琴复如月。

休论价值重如金,贵在玉堂堂上列。

出处相同毛与楮,生也同生死同死。

结邻好个石乡侯,亲我更亲二君子。

天池共沐恩波惯,彩凤龙光几璀璨。

五经载道孰为先,匪我传来那得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