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其二)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猛然间听到离别的剑鸣,忽然又叹息起隐匿的小船。
灯光在泉水旁的夜晚变得凄冷,地下的世界已然是秋意袭人的寒衣。
青松仿佛也在为吊唁的客人落泪,红色的丧幡让路人都感到哀愁。
只剩下清河依旧在流淌,徒然悲伤于那流逝的水波。

注释

遽闻:猛然间听到。
伤别剑:象征离别或死亡的消息,剑可能指代战争或不幸的消息。
忽复:忽然又。
叹藏舟:感叹隐退或失去的事物,藏舟比喻隐逸或消失的美好。
灯冷:灯光显得凄冷。
泉中夜:在泉水旁边的夜晚。
衣寒:衣物感觉寒冷,形容环境凄凉。
地下秋:比喻死亡或阴间,秋季常用来象征萧瑟和结束。
青松:常绿的松树,象征坚贞和哀悼。
吊客泪:前来吊唁的客人流泪,表达悲伤。
丹旐:红色的丧幡,标志丧事。
路人愁:路过的人都感到忧愁,形容普遍的哀伤情绪。
徒有:只有,剩下。
清河:清澈的河流,可能特指某地或象征纯净的情感。
空悲:白白地悲伤。
逝水流:流逝的水流,比喻时光流逝或生命的消逝。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时光和离别之苦的诗句。首先,“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这里的“剑”与“舟”都是离别的象征,一个是勇士之间的分别,另一个则是水上之别。

接下来的“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描绘了一种萧瑟孤寂的夜晚景象。“灯冷”指的是月光下的清冷,“衣寒”则表达了秋夜的凉意。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一句,则是借景抒情。青松常被用来比喻长久的友谊和怀念,而“吊客泪”则表达了对往昔朋友的思念之情。“丹旐”指的是官道上的红尘,即旅途中的尘土,这里的“路人愁”则是对行者心中所承载的忧愁与哀伤。

最后,“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一句,以清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悲凉感慨。清河象征着永恒不变,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见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无奈。每一句都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

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

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

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

故园江树北,斜日巅云西。

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

高山徒仰止,不得日攀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溪梦里山。

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