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挺身艰难际,虎穴连里闾。
高天意悽恻,同尽随丘墟。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表达了他在抗金战斗中不畏艰险、忠义到死的英雄气概。诗中的“挺身艰难际”表现了作者勇往直前,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壮举;“虎穴连里闾”则形象地比喻战场上的凶险和困境,犹如进入老虎的洞穴一般。
“高天意悽恻”一句,通过对“高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面对艰难局势时内心的沉痛与悲壮,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最后,“同尽随丘墟”表明了文天祥即使面对死亡,也愿意与国家共存亡,这种精神是极其高尚和坚定的。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坚定信念的豪迈气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正当艰难时,岂无济时策。
连樯荆州船,悠悠回赤壁。
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戎有中国兮,人类熄矣。
明王不兴兮,吾谁与归矣。
抱春秋以没世兮,甚矣吾衰矣。
彼美人兮,西山之薇矣。北方之人兮,为吾是非矣。
异域长绝兮,不复归矣。凤不至兮,德之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