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生(可能是指同代或前代某位才子)的怀念和赞赏之情。李生之所以“可哀”,可能因为他的遭遇、命运或者才华未被世人理解而遭受打压。
首句“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哒”表达了诗人对李生的思念,以及对他佯狂行为的同情。这里的“佯狂”,在古代文学中往往是才子或隐逸之士用以避世的方式,他们或许会故意表现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超脱世俗的态度。
第二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则显示了诗人对李生才华的独特认同与欣赏。这里的“独怜”,意味着诗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见解。
第三句“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描绘了李生才华横溢,如同他能迅速创作出千首诗来,且生活中不乏豪放的享乐,如同随手可得的飘零之酒。
最后两句“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则是对李生的一种劝告或期望。这里的“匡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隐喻性的空间,而“头白”则意味着时光流逝,年华老去。诗人希望李生能够在这个地方好好地读书学习,最终在头发变白的时候平静地归来,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李生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李生的怀念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他对人才的珍惜之心,同时也透露出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才华与自由的渴望。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而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
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
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
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
翳翳月沈雾,辉辉星近楼。
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