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
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注释

“李生”句:李生,指李白。
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年)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颠狂。
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
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怜才:爱才。
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生(可能是指同代或前代某位才子)的怀念和赞赏之情。李生之所以“可哀”,可能因为他的遭遇、命运或者才华未被世人理解而遭受打压。

首句“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哒”表达了诗人对李生的思念,以及对他佯狂行为的同情。这里的“佯狂”,在古代文学中往往是才子或隐逸之士用以避世的方式,他们或许会故意表现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超脱世俗的态度。

第二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则显示了诗人对李生才华的独特认同与欣赏。这里的“独怜”,意味着诗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见解。

第三句“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描绘了李生才华横溢,如同他能迅速创作出千首诗来,且生活中不乏豪放的享乐,如同随手可得的飘零之酒。

最后两句“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则是对李生的一种劝告或期望。这里的“匡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隐喻性的空间,而“头白”则意味着时光流逝,年华老去。诗人希望李生能够在这个地方好好地读书学习,最终在头发变白的时候平静地归来,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李生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李生的怀念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他对人才的珍惜之心,同时也透露出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才华与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不归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而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不离西阁二首(其一)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

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不离西阁二首(其二)

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

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不寐

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

翳翳月沈雾,辉辉星近楼。

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