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书梵经藏佛腹

碧瓦云楸映半塘,静从秋色到修篁。

聊存心力于经卷,不负闲身住草堂。

微雨暗飘毫素润,轻风徐动墨池香。

书成却恨无人识,故向真空密处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里在草堂中静心抄写佛经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虔诚的氛围。首句“碧瓦云楸映半塘”,以碧瓦与云楸的倒影映照在半塘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神秘的景象,暗示了抄写佛经的环境之雅致。接着,“静从秋色到修篁”一句,将静谧的氛围延伸至秋色与修竹之间,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聊存心力于经卷,不负闲身住草堂。”表达了诗人通过抄写佛经来寄托心力,不辜负闲适的生活,寓居于草堂之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追求。

“微雨暗飘毫素润,轻风徐动墨池香。”描绘了细雨轻拂,笔毫润湿,轻风吹过,墨香四溢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抄写过程中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最后一句“书成却恨无人识,故向真空密处藏。”则表达了诗人完成作品后的复杂心情——既希望有人能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担心外界的评价或干扰,因此选择将其藏于“真空密处”。这反映了诗人对作品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保护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虔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我心灵世界的探索与守护,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24)

杨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雁

万里翩翩度碧虚,月明送影意何如。

也知一向郎边过,自是多情少寄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梦还仙都幽踪宛若闲房寂然独贮玉砚有识书名云云可忆

怨梦因无好梦成,昨宵忽得快平生。

数间矮屋浮云外,几曲澄溪待月明。

惊见道书新著蠹,怜馀半砚旧题名。

文心一缕三生业,只恨清愁搅墨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促织

啛啛孤韵入秋林,切切幽心语夜深。

惯不怜人成好梦,却凭好事戏相寻。

在床在户身难主,添恨添愁巧自深。

何不早从金笼住,傍人枕畔共哀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咏阁前柳

初春无限意,况复近妆楼。

不舞时如醉,参差乱若愁。

风流费管束,绰约自难俦。

肠断重门里,花飞逐浪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