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得风

江豚卬鼻濆惊波,秋来江风西北多。

掣帆鼓篷疾于电,银屋怒拥高嵯峨。

江南江北青山色,著意相看忽如失。

我行小迟亦何害,人生取快宁多得。

贾人舟子勿啸呼,野有垂泣耕田夫,三月不雨田水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的《舟行得风》描绘了江上行舟遇风的情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人情味。

首先,诗中以“江豚卬鼻濆惊波”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江豚在水面跳跃,激起波浪的场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态感。接着,“秋来江风西北多”点明季节与方向,暗示了风势的强劲。随后,“掣帆鼓篷疾于电,银屋怒拥高嵯峨”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展现了行舟在风力作用下快速前进的壮观景象,以及风浪之大,仿佛要将船只卷入高耸的山峰之中。

“江南江北青山色,著意相看忽如失”则转向对两岸景色的描写,原本青山绿水的美景,在行舟疾驶中变得模糊不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接下来,“我行小迟亦何害,人生取快宁多得”两句,诗人借行舟遇风的体验,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即使行进稍慢,也无妨,因为追求快乐并非易事,值得珍惜。

最后,“贾人舟子勿啸呼,野有垂泣耕田夫,三月不雨田水枯”四句,诗人将视角转向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他提醒商人和船夫不要因风浪而惊慌,同时表达了对因干旱而愁苦的农民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仙坛秋月图

宫中美人秋思多,夜揖明月追仙娥。

画阑桂树倚楼阙,碧落天坛飞□□。

画师不解西风梦,笔端便有华阳洞。

更将妍画写清词,轻扇君王心已动。

炎精季叶堪叹嗟,矧尔妍丽倾其家。

申生遗祸到济渎,府中丞相真奸邪。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

形式: 古风

五月一日即事

黑云滃渤如颓山,白雨注地声潺潺。

须臾云散雨亦歇,斜阳□著高林间。

林间沈沈万浓绿,影弄微风自相触。

新蝉忽作去年鸣,使我凄然感心曲。

形式: 古风

七月十八日出郊外抵昭潭沿道观虫食松叶尽枯感而赋

县南县北几百里,沿道苍松半枯死。

毳虫无数枝上悬,食尽青青成茧子。

雪霜不朽千年质,摧败一朝天所使。

残髯磔磔怒犹张,流膏滴滴泣未止。

顿令林壑少光色,政似鳣鲸困蝼蚁。

土人云此实旱兆,昔岁逢之旱无比。

炎风烈日势转虐,更说飞蝗西北起。

救灾无策空自嗟,谁能为挽天河洗。

形式: 古风

池阳纪事

至元四年十月冬,池府承命两马骢,惟池学廪素赡丰。

十夺七八归豪雄,□尔按覈务尽公。

校官遣偕俱谬庸,唯有姚琏心颇同。

贵池属邑最近乡,拿舟此去宜先从。

人言群恶张其锋,昔岁往者人马伤。

焚香再拜先圣宫,愿依皇灵保微躬。

沙夹一带临大江,上有牧地连元戎。

悍卒夜伏芦苇茸,按行不侵循旧封,伏者引去无留踪。

官湖周遭十里通,数家根据窟其中。

良田美稼供螟螽,按图诘实辞皆穷。

归途却绕山之东,小屋突出妇女翁。

前遮行舆扼其杠,白挺四出相奔冲。

忽擒一夫捽其胸,愬兹事者众所攻。

捶击宛转恣毒凶,止之不可徒忡忡。

为陈法理开其聪,稍复散去穿棘蓬。

古来王官势穹崇,尸取鼠辈须臾空。

我今有志权不充,念之羞愤徒满容。

明朝港出新河旁,溯江未远腾颠风。

排矶怒响如撞舂,仓皇未及拄短篷。

桅樯倾侧浪溅窗,已分投骨归鱼龙。

一卒力胜百柁工,正帆近岸离奔谼。

同舟神色方怡融,此行不谓有此逢。

善人每倚天为宗,天亦愒我何蒙蒙。

书生昧事真愚惷,犹欲区别见寸功。

微官已及三年终,归欤归欤逐轻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