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三

仆走马复死,手中缺铜钱。

茆屋临道傍,床壁相新鲜。

长斋礼绣佛,但祝慈母年。

饭僧本性情,匪独于余偏。

瓶粟或不继,大笑断炊烟。

己饥犹可耐,人饥甚忧煎。

眼见陈氏子,欲啮无寸毡。

仓皇走道途,愿为觅数椽。

数椽亦易易,所贵主人贤。

下榻横药室,授经向市廛。

片瓦苟盖头,饱食即神仙。

予亦为陈子,朝夕心乾乾。

好事见他人,题诗后世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慷慨相助,展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诗中通过描述仆人因缺铜钱而死亡的情景,引出主人公王三的茅屋,以及其简朴却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主人公长斋礼佛,一心向善,不仅为自己的母亲祈福,也为僧侣提供食物,展现了他的善良本性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诗中提到主人公在粮食短缺时仍能保持乐观,甚至在自己饥饿时也忧虑他人的饥饿,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感动。诗人还通过描述主人公帮助一位名叫陈氏子的年轻人,展现了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像王三这样的好人能够被后世铭记的愿望,体现了对道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夜留戴子共榻

尔从北山来,日暮扣荒寺。

开门两面愁,不语泪及趾。

半月绝相闻,岂意俱复在。

我心犹恍惚,是魂或是尔。

衣破露肘臂,所苦不得死。

相与藉草团,夜深僵无寐。

大雨黑飕飕,点滴到肝髓。

忽忆田中农,一听能无喜。

雨喜复雨愁,天心安有二。

形式: 古风

哭吴岸先

我生亦偶然,汝死何草草。

槛车忆初来,面凹露双肘。

既被冰雪侵,况复遭群侮。

有口难告人,束身守空窭。

汝书犹在眼,汝颜不复睹。

吁嗟骨似柴,安能厌豹虎。

四海尽秦坑,诗书同一炬。

二月金鸡飞,恨汝不得偶。

挥泪约同人,携灰反旧土。

兹愿又已乖,总入山鬼簿。

后先理亦齐,不如早还故。

地上莫能容,地下可相许。

苍苍久不闻,休向帝庭语。

吁嗟复吁嗟,万里馀妻女。

春闺梦或逢,肯道寒边苦。

形式: 古风

摘藤菜

清晓鸣辘轳,携杖入芳园。

中有满架藤,稠叠铺绿云。

不雨色常润,无风叶自翻。

圆实间深紫,灿烂吐奇文。

土人不肯顾,瓜茄乃盛盘。

异种生岭南,移裁东海漘。

地瘠饶霜雪,弱质焉久存。

一摘泪盈把,再摘心悲酸。

摘密休摘疏,聊以删芜繁。

轻指莫动摇,恐或伤其根。

虽知冷必死,且护眼前安。

昔日苏长公,题诗谪古循。

诸品独见推,谓可方吴莼。

予今窜远碛,旧国变荒榛。

亲朋无一在,见尔如故人。

柔滑淡相得,破铛煮泉新。

一筐贻北里,甘苦味共分。

尔藤亦不幸,处处逢逐臣。

形式: 古风

戴子卖衣买粟

昔日豪华子,挥金如粪泥。

举箸常千命,山海罗珍奇。

宾客归必醉,僮仆厌甘肥。

一朝窜绝域,无食但解衣。

解衣衣复贱,粒米如玉饴。

身口择所急,未寒先疗饥。

己饥尚可忍,所苦妻与儿。

老僧有破衲,朝夕幸得披。

仰面看皇天,霜雪不能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