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二)

山中樵客食无酶,热芋寒饘八十来。

参附若还能续命,王孙公子不须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樵夫的生活境况,充满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首句“山中樵客食无酶”直接点出了樵夫生活的艰辛,他们以山林为家,食物简单粗陋,没有多余的调味品,生活朴素而艰苦。接着,“热芋寒饘八十来”进一步描述了他们的饮食,热腾腾的芋头和稀粥是他们日常的温饱来源,虽简朴却足以维持生命。这种生活状态在古代农村地区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后两句“参附若还能续命,王孙公子不须哀”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思考。这里“参附”指的是中药人参和黄芪,常用于补气养身。诗人假设如果这些珍贵药材能延续生命,那么那些贵族子弟(王孙公子)就不必为普通百姓的生死哀叹。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平等的观念,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即不同阶层的人面对生死时的感受和态度存在巨大差异,体现了封建社会中阶级之间的鲜明对比和不平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2)

宋应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字:长庚
  •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 生卒年:公元1587—约1666年

相关古诗词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

皇天大父亿人皆,四散均分不厚乖。

富贵相承三世足,曾孙不第苦伤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四)

气散魂游骨已枯,荒坟速朽返虚无。

活人不去寻生计,只望堪舆指穴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五)

仕宦场头尚协恭,一心为国自相容。

结成死党排殊调,报复循环汝国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六)

青苗子母会牙筹,吸骨吞肤未肯休。

直待饥寒群盗起,先从尔室报冤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