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四)

气散魂游骨已枯,荒坟速朽返虚无。

活人不去寻生计,只望堪舆指穴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的《怜愚诗四十二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描述一个已经气散魂游、骨已枯萎的荒坟,以及对活人不思进取、只依赖堪舆术寻找富贵穴道的讽刺,表达了对人性愚昧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气散魂游骨已枯”,形象地描绘了坟墓中逝者的状态,气散魂游象征着生命的消逝,骨已枯则直观地展现了死亡的最终结果。这种描述既是对个体生命终结的哀悼,也是对人生短暂、终将归于尘土的感慨。

接着,“荒坟速朽返虚无”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死亡的不可逆转性和坟墓的最终归宿——虚无。这里不仅是在描述物理上的腐朽,更是在探讨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后两句“活人不去寻生计,只望堪舆指穴图”,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指出,活着的人们不积极寻求生活出路,却热衷于迷信活动,希望通过堪舆术找到富贵之地。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于未知世界的盲目追求,也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懒惰、无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缺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某些弊病,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和思想深度。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收录诗词(52)

宋应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字:长庚
  •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 生卒年:公元1587—约1666年

相关古诗词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五)

仕宦场头尚协恭,一心为国自相容。

结成死党排殊调,报复循环汝国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六)

青苗子母会牙筹,吸骨吞肤未肯休。

直待饥寒群盗起,先从尔室报冤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七)

构讼犹如两奕棋,输赢必有一人支。

吾家惧损门楣望,不代他家比量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八)

古今圣贤事头多,几句铭旌志不磨。

若祖而翁微细善,连篇墓表太繁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