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

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大抵若此;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

形式: 对联

鉴赏

《戏台》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王德馨所作,通过“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大抵若此”这句话,巧妙地表达了时间流转、历史变迁的主题。接下来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则进一步阐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递进与追求自然美的过程。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的“丝”指的是丝弦乐器,如古筝、琵琶等,“竹”则是指竹制的乐器,如笛子、箫等,“肉”则比喻人的声音或演唱。这句话强调了音乐艺术从简单的器乐演奏向更高级的人声表演的转变,即从“丝”到“竹”,再到“肉”的过程,每一次提升都更加接近于自然的声音和情感表达,体现了艺术追求的不断深化和对真实自然的向往。

整体而言,《戏台》这首诗以戏台为载体,探讨了艺术发展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以及在艺术表现中如何逐渐逼近自然、达到更高的境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也蕴含着对传统与创新、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61)

王德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飞霞洞山亭

一片江山,何年图画;四时风景,此地楼台。

形式: 对联

古寺

一瓣心香,与闻大道;十年面壁,参透禅关。

形式: 对联

尼庵

吾辈钟情,是空是色;西来大意,即佛即心。

形式: 对联

贺张汇川襟弟入泮

小乔果得英雄婿;武帝先储将相才。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