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金粟庵主人遇旧欢老伎慧珠,席上鼓琴,索题其秋弦话月图

澹妆收,残篆袅,斜月小坊静。

肠绕朱弦,春是曲中影。

分明一把愁丝,七条分理,替人语、声声凄哽。

好风景。多定耽误知音,旧期总无准。

倦说心挑,梦也可怜境。

是谁指上离骚,赚他红泪,尽弹断、袖痕香冷。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由清末词人郑文焯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场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金粟庵主人宴会上偶遇旧日欢爱女子慧珠的情景,以及慧珠席间鼓琴,琴声引发的复杂情感。

“澹妆收,残篆袅,斜月小坊静。”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淡淡的妆容,袅袅的香烟,斜挂的明月,小巷中的寂静,为整个故事铺垫了基调。

“肠绕朱弦,春是曲中影。” 朱弦代表琴弦,此处以“肠绕”形容琴声对人心灵的触动,仿佛春天的景象在琴曲中投下了影子,生动地描绘了音乐的魅力。

“分明一把愁丝,七条分理,替人语、声声凄哽。” 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将愁绪比作细密交织的愁丝,每一条都承载着难以言表的情感,通过琴声传达出来,每一句都充满了压抑与哀伤。

“好风景。多定耽误知音,旧期总无准。” 在美好的景色中,却因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让知音难觅,旧日的约定变得模糊不定,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沧桑的感慨。

“倦说心挑,梦也可怜境。” 主人公在叙述中显得疲惫,心绪难平,连梦境也变得可怜起来,暗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是谁指上离骚,赚他红泪,尽弹断、袖痕香冷。” 最后一句以“离骚”象征高洁与悲情,暗示琴声如同楚辞般深沉哀婉,引得听者泪水涟涟,直至袖痕处留下阵阵香气,却也透露出一丝凉意,寓意着情感的消散与哀愁的延续。

整首词通过对音乐、情感、时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丙戌暮春洪阁学文卿将如京师饯以此曲

又江南、落花时节,故人一别如雨。

酒镫分影沧波梦,变尽白云今古。君莫舞。

更闻道、蓬莱西有仙槎路。天风待举。

看兰雪吹襟,松霞劝盏,都恋五湖侣。还记取。

十里金烟翠雾。年年游衍佳处。

丛铃碎佩多瑶怨,分得半囊愁句。君且住。

奈疏俊风怀,已是沾泥絮。遍侬倦旅。

对花老荒钿,酒醒残篴,馀思渺南浦。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徵招.题唐六如画黄茅熨斗枋山水卷子为易笏山年丈作

天心独有难平处,飞来一峰孤峭。

七十二愁鬟,但罗罗云表。

任他娲炼巧,怕重有,烂柯人到。

唤起山灵,问谁持去,袖中青小。

乱礁镇无言,西崦外,摩挲断烟衰草。

不见采芝仙,剩沧州画稿。

笔端空翠绕,谩收拾,白云归老。

仗天际,壁立苍茫,破万波昏晓。

形式: 词牌: 徵招

木兰花慢

乱山残雨夜,空送泪、下西楼。

正五月江城,一声风笛,为我先秋。知不。

十年词赋,渐狂名换了雪盈头。

同调天涯几辈,独弦漫制新愁。南游。湖海盟鸥。

花影外、梦相酬。叹昨夜歌尊,今宵吟袖,明日归舟。

休休。旧题尘壁,过吴亭怕有断魂留。

剩取残衫恨墨,酒边清事都收。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台城路.为吴子述题春眠听雨图

鬓丝自织回肠谱,迷离乱愁还醒。

遗挂销尘,零弦语夜,又是断鸿幽哽。

风凄雨萦,念阔被虚帷,此怀偏省。

残点沈沈,五更暗烛吊清影。

江南好春似锦,怪鹃红易染,吹上孤枕。

云想翘鬟,花回秀靥,閒了旧时明镜。

谁研泪粉,便写出来生,倩魂难并。

梦短天长,倦吟成瘦沈。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