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鳗井

云根藏海眼,灵物此中蟠。

吐沫晴岩雨,飞阴夏木寒。

何年化龙去,半日待潮看。

消长从谁问,微吟倚石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云雾下的山石藏着深海的缝隙,神奇的事物在这里盘旋。
湿润的岩石在阳光下如同晴天降雨,夏日树木因阴凉而显得寒冷。
哪一年它能化身为龙离去,我在此等待半天只为潮水的到来。
生长与消亡的变化向谁询问,我独自轻声吟咏,倚靠在石栏上沉思。

注释

云根:指云雾缭绕的山石底部。
海眼:比喻深海的缝隙或洞穴。
灵物:指神秘或非凡的事物。
蟠:盘旋、环绕。
吐沫晴岩雨:形容湿润的岩石在晴天时仿佛有雨水滴落。
飞阴夏木寒:阴凉的气氛使夏日的树木显得格外寒冷。
化龙去:比喻事物变化成更高级别的形态。
半日待潮看:等待潮水涨落,时间长达半天。
消长:指事物的增减变化。
倚石阑:靠着石栏,可能是在沉思或者欣赏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宝林寺鳗井》。诗中描绘了一处神秘而生动的景象,鳗井深藏于山岩之下,仿佛连接着大海的奥秘。鳗鱼吐出的泡沫如同晴天时岩上的雨水,而其飞舞的阴影又能带来夏日树木的清凉。诗人想象鳗鱼何时化身为龙腾空而去,又驻足半日等待潮水的变化。他不禁思考生命的消长变迁,独自在石栏旁低声吟咏,流露出对自然与生命哲理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和自然之美。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昆岩

神斧何年凿,南山片石盘。

玉藏仙笥古,翠落县门寒。

老木天边瘦,归云雨外残。

市尘吹不到,朝夕静相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练川道中次胡汲古韵

客中还又客,回首忆并州。

一枕江湖梦,五更风雨舟。

水寒荷叶老,虫响豆花秋。

几度看云坐,吾生亦觉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虎丘寺

突兀僧房倚翠微,金精幻虎霸图非。

琼田万顷山如涌,铁壁千寻泉自飞。

堂在经声通老石,楼开塔影落秋衣。

千年幽独嗟谁氏,断刻苔深带夕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述怀次柴主簿

独闭柴门木石亲,诗筒剥啄不妨频。

青灯风雨多离梦,白发江湖少故人。

谩读楚骚招太乙,谁听郢曲和阳春。

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