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次柴主簿

独闭柴门木石亲,诗筒剥啄不妨频。

青灯风雨多离梦,白发江湖少故人。

谩读楚骚招太乙,谁听郢曲和阳春。

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独自关闭柴门,与木石相伴,诗筒敲击声也无需避讳频繁响起。
在青灯下,风雨中常常做着离别的梦,江湖漂泊,故人却少有相见。
随意阅读楚辞,试图召唤太乙星神,但又有谁来倾听郢都的歌谣,共赏阳春白雪。
书卷与剑气都已落寞,空有一腔热血,岁月虚度,只觉辜负了父母赋予的生命。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
诗筒:古代传递诗文的竹筒。
剥啄:轻轻敲门声。
离梦:离别之梦。
故人:老朋友。
楚骚:《楚辞》中的《离骚》。
太乙: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郢曲:楚地的歌曲。
阳春:高雅的音乐。
书香剑气:读书人的气质和剑客的豪情。
虚老:徒然老去。
乾坤:天地,引申为人生。
父母身:父母给予的生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述怀次柴主簿》,表达了作者在孤独寂寥的生活中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知识与剑术无人欣赏的感慨。首句“独闭柴门木石亲”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外界隔绝,唯有木石为伴。第二句“诗筒剥啄不妨频”则反映出诗人虽孤独但仍然热爱诗歌创作,期待着远方的朋友能时常通过诗筒交流。

“青灯风雨多离梦”写夜晚读书时,风雨声中常引发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梦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接着,“白发江湖少故人”感叹随着岁月流逝,知心朋友越来越少,漂泊江湖的生涯更加孤独。

“谩读楚骚招太乙”借用屈原的《楚辞》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希望能得到像太乙这样的贤者理解,然而现实中却无人共鸣。“谁听郢曲和阳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郢曲(楚地的歌曲)无人应和,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艺术也无人欣赏。

最后两句“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总结全诗,书香和剑气(代表文武才情)都已落寞,诗人感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徒然老去,仿佛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郑氏西庄

不踏红尘道,结庐依水乡。

远峰开宿雨,高树表初阳。

犊卧野门寂,雁飞秋稻香。

午桥花竹地,回首已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金山寺

吴楚风烟画里看,中流树色拥禅关。

一星化石江成陆,双塔摩空寺裹山。

衲寄云林清海怪,泉移蛟窟照僧閒。

千年天堑今如掌,寂寞寒潮自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钓台

曾来天上宿,梦不离寒矶。

宇宙双台迥,烟波一客归。

姓增江郡重,墓隔越山微。

千古登临意,凄凉带夕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雨土

丰凶不可问,疑入瘴乡春。

高汉枯无润,刚风吹作尘。

园林霜后色,樵牧雾中身。

四望荒荒白,谁为洗日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