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冈幸七郎示其师楠本天逸事略且求作诗即用楠本原韵

学问不一端,要以仁为归。

在野抱忠孝,安仁殆庶几。

天逸论知行,精诣今所稀。

子陵与云卿,终古谁能讥?

阅世卧岩壑,浩然老不衰。

吾观凤鸣学,有当非玉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对中国古代学者楠本天逸的事迹进行赞扬和评价的作品。诗中提到,学问应以仁义为根本,天逸在知识与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忠诚孝顺和仁德几乎无人能及。诗人提及严子陵和云卿两位古人,暗示天逸的品行同样值得尊敬。他一生淡泊名利,隐居山林,却依然保持浩然正气,年老而不衰。最后,诗人认为天逸的学问如同凤凰鸣叫般深邃,不是寻常人所能理解,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赏。整首诗赞美了楠本天逸的道德学问和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林迪臣孤山补梅图

穿冢仍依处士坟,载梅人去有馀芬。

年年春到孤山麓,几树梅花属使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端午桥中丞属题秦权拓本

开皇穿地證量器,隗状或作林者非。

匋斋尚书出所得,始信黄门不吾欺。

四钧为石云极数,先后二诏具刻辞。

辞意精严书亦称,典重气欲无鼎彝。

吾闻先王岁稽器,量衡律度殊等差。

地官司市禁伪饰,不中不粥市乃讥。

政行四方实赖此,季末杂乱风亦衰。

前随后宋慕复古,悬式俄弛谁能持?

今观此铸审且谨,明壹别白除歉疑。

轨物垂则圣有作,坊民正俗礼所宜。

儒生论秦轻诟病,对此使我增歔欷。

尚书忧时近狂狷,必采隅说容瑕疵。

会稽刻石彼犹取,昆山可作真吾师。

形式: 古风

登黄鹤楼

黄鹄依然对逝波,倚栏千古一蹉跎。

沧江势为高楼曲,楚客愁因落日多。

武汉上游自形胜,官胡遗庙偶经过。

书生枉负登临眼,奈此东南半壁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野鹤

被服从来士不完,三年去国此衣冠。

苍鹰岂免饥为用,野鹤何缘顶自丹。

荧惑太微殊未退,横流沧海故难安。

等閒鹿帻休相逼,祇作桃椎委地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