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谩赋呈方叔

袅袅鲜飙动远林,亭亭暮霭占遥岑。

渊明松菊秋容澹,仲蔚蓬蒿露气深。

莫笑四携亭未具,且环十鼓坐同斟。

更须少待桂花发,林下舂容把臂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微风吹过远方的树林,傍晚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山峦。
陶渊明的松菊在秋天显得淡雅,仲蔚的蓬蒿在露水中更显深沉。
不必嘲笑亭子还未建成,暂且围坐十鼓共饮。
还需稍等桂花盛开,我们在林中悠闲地携手吟诗。

注释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
鲜飙:新鲜的微风。
远林:远方的树林。
亭亭:静止不动的样子,此处形容暮霭。
暮霭:傍晚的雾气。
遥岑:远处的山峰。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松菊:陶渊明常以松菊自比,象征高洁。
秋容澹:秋天的景色清淡。
仲蔚:西汉时期的隐士,蓬蒿象征他的清贫生活。
蓬蒿:野生草本植物,常用来象征隐士生活。
露气:清晨或傍晚的露水。
四携亭:四面环绕的亭子。
具:完备,完成。
十鼓:古代乐器,此处指饮酒时的计时工具。
坐同斟:围坐在一起饮酒。
桂花发:桂花盛开。
舂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在。
把臂:挽着手臂,表示亲密无间。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天园林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的静谧与淡泊。首句“袅袅鲜飙动远林”形象地写出微风吹过树林,带来清新气息;“亭亭暮霭占遥岑”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淡淡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山峦,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诗人借陶渊明和张仲蔚两位隐士的形象,表达自己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渊明松菊秋容澹”,暗指诗人如渊明般喜好松菊,心境淡泊;“仲蔚蓬蒿露气深”则寓言自己像张仲蔚一样在蓬蒿间沉思,感受露水的清凉,深沉内敛。

接下来的诗句“莫笑四携亭未具,且环十鼓坐同斟”表达了诗人不介意园亭设施不全,而更愿意与朋友围坐畅谈,共享时光的洒脱态度。最后,“更须少待桂花发,林下舂容把臂吟”预示着期待桂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与友人将在林下悠然漫步,吟诗作对,享受自然与友情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景的描绘和隐逸生活的想象,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秋来得雨

夜来一番雨,青我一席蔬。

洗甑炊香粳,何必食有鱼。

便可酿新秫,唧唧鸣斋厨。

且以乐残年,此外不愿馀。

形式: 古风

秋来喜雨

西风吹雨洗林庐,夜深凉气生庭除。

呼童为我扫籧篨,便欲拂拭红氍毹。

冠巾三肃傅头颅,絺绤轻利体不濡。

似觉礼法由吾徒,寝甘食美增腹腴。

床头有酒不用沽,更烦黄菊催红萸。

一秋办取三百壶,二三佳友不可无。

形式: 古风

秋暑

吾性仍忍寒,不受秋暑闷。

既抱相如渴,复喘平叔汗。

疥疾亦相乘,爬搔扰躯干。

平生懒挥箑,况复蚊蚋乱。

忽闻隐雷声,引颈若鹅鹳。

雨意竟萧条,依然坐深爨。

安得天公仁,霜令从此换。

形式: 古风

茧庵.落成

茧庵吾自名,所喜以吾息。

一丝出巧心,口眼费经画。

无畏亦无累,丰俭随人力。

时时携妻子,杯酒纵酣适。

家人献歌舞,宾友杂嘲剧。

此意少人解,此庇无终极。

曹瞒西陵前,作伎竟何益。

刘伶坟上土,谁与酒浇滴。

高堂岂不好,要自非吾宅。

王侯与氓隶,万古一枯腊。

自营自落之,讵敢当达识。

有酒更频来,宽作十年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