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慈国璋所作,名为《寄和常理斋四弟二十一首(其三)题爱吟稿思有所和》。诗中充满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思考。
首联“爱吟当日有尧夫,遗韵流风起后儒。”以“尧夫”为典故,赞美了古代文人通过诗歌创作,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激发了后来学者的灵感与追求,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颔联“安乐窝中如是尔,风尘道上亦然乎。”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文人在宁静环境中创作的场景,另一方面则设想在纷扰的尘世中,是否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创作的热情,表达了对文人精神境界的深思。
颈联“蜀山立马云开锦,辽水垂钩月映芦。”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意境。蜀山之云开锦喻指文人的才华如同锦绣般绚烂,辽水垂钩月映芦则象征着在宁静的环境中,文人能够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瞬间,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视角。
尾联“相望天涯唯赠答,阳春此和岂能无。”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够通过诗歌相互赠答,共同欣赏和创造美好的文化艺术。最后一句“阳春此和岂能无”,既是对友人作品的肯定,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期许,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趣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文人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宁静、坚持艺术创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