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其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

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

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兄弟们远去的方向和自己留守的状态,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指出姊妹们现在在遥远的海边,而两个兄弟则去了山东地区。这两处地点都相当于诗人所在的地方很远,显示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分离和相互间的距离。

接着,“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一句通过“干戈”这种兵器的形象,隐含着战乱或征战的氛围,使人联想到诗中的兄弟可能是因为某种任务或战争而离去。诗人的视线随之转向归途,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回来的道路畅通无阻。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则具体描绘了诗中人物的服饰和行进的情景。“短衣”可能是指军服或便于行动的简洁装束,“防战地”表明他们正在战争或准备战斗的地方。同时,他们骑着马追随着秋天的风,给人一种急促而又自由的感觉。

最后两句“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则是诗人的叮咛和内心独白。他希望兄弟们不要一起遭受战乱的摧残,而他自己则只能远远地眺望着那些象征着坚韧不拔、永恒不变的事物,如“碣石”,并且在心中呼唤着鸿鹄之声,这些都是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诗中透露出一股忧郁的情绪,既有对亲人安全的担忧,也有对战争环境的无奈,以及对稳定生活的渴望。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死,九重泉路尽交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段功曹归广州

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

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

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

幸君因旅客,时寄锦官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

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贾阁老出汝州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