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鍊师阔静佐武当五龙宫

仙袂远辞双凤阙,天书召赴五龙宫。

承来雨露清虚外,步入烟霞缥渺中。

环佩珊珊摇曙月,仪旌冉冉度春风。

伫看静扫金坛夜,端简澄心祀碧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施炼师的道士,远离京城,前往武当山五龙宫修行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道士行进过程中的壮丽景象。

首句“仙袂远辞双凤阙”,以“仙袂”形容施炼师的衣袂飘逸,与“双凤阙”相对应,暗示其非凡的身份和超凡脱俗的形象。接着,“天书召赴五龙宫”一句,通过“天书”的召唤,表现了施炼师被上天选中,前往五龙宫修行的神圣使命。

“承来雨露清虚外,步入烟霞缥渺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施炼师在清冷的雨露和缥缈的烟霞中行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其中,“清虚”和“缥渺”两个词,分别从视觉和感觉上渲染了环境的空灵与神秘。

“环佩珊珊摇曙月,仪旌冉冉度春风”两句,通过“环佩”和“仪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施炼师行进时的庄重与威严。同时,“摇曙月”和“度春风”则赋予了这一场景以动态美,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伫看静扫金坛夜,端简澄心祀碧空”两句,表达了施炼师在夜晚静扫金坛,以纯净之心祭祀碧空的虔诚行为。这里,“金坛”象征着神圣之地,“碧空”则代表了宇宙的广阔与深远,体现了施炼师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施炼师修行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与敬仰。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送

长揖谢流俗,飘然出帝畿。

龙随孤剑去,鹤伴片云飞。

符篆留人世,宗风振羽衣。

林泉明月在,樽酒故人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翰林刘孟功侄钟还吴

君家吴望族,名冠儒林表。

自昔我先人,素有通家好。

若翁余同庚,交谊如管鲍。

翁也蚤世久,余亦渐衰老。

阿戎能继业,丰姿美年少。

赋罢拟扬雄,诗成惊谢朓。

一朝省世父,治装远来到。

欲慰十载别,不惮千里道。

再叙骨肉情,重讲家庭教。

谈话每宵分,尊卑惬怀抱。

昨承访蓬荜,出迎双屐倒。

从容问答间,寒威顿除扫。

高门产麒麟,吾侪亦光耀。

正欣接吟席,又复理归棹。

草色瀛洲新,莺声上林早。

相送出都门,春江波浩浩。

形式: 古风

题画赠乡友朱景昭

我本麋鹿俦,久居山水窟。

十年走黄尘,双鬓生华发。

愁来能自遣,画就即吟诗。

兴至不可道,醉墨交淋漓。

清风每盈襟,白云将随席。

潇湘与洞庭,千里穷咫尺。

东吴有佳士,观光来国都。

手持一片玉,需我作新图。

胸中有丘壑,肯为流俗写。

感君交谊深,何吝重挥洒。

青峦叠霄汉,绿树带烟霞。

悠哉清绝地,彷佛似君家。

君家吾住近,只隔东西水。

林下草堂开,宾朋日延伫。

投老恋乡土,每画想林泉。

形泊不能往,空赋式微篇。

形式: 古风

为徐希孟题溪山风雨图

湿云压岭天宇低,阴风号木山兽啼。

石林苍莽昼如夜,咫尺不辨东与西。

倏焉山雨随风至,万壑千岩驰铁骑。

老虬恣鬼驱群霾,起蛰灵湫忘归去。

野翁张盖如匆迫,薄暮家中应有客。

不惮前村沽酒还,留客从容永今夕。

忆昔年时来诸君,入门西崦已浮云。

閒庭落叶起萧索,空山暮雨来纷纷。

此时欲去无驺仆,下榻感君延我宿。

坐久听残远寺钟,谈深剪尽西窗烛。

今朝偶得到林泉,漫将图画继当年。

乞身何日蒙恩泽,归向家山听雨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