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坐上和何司户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

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

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

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

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

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

乐府新声,郢都馀唱,应纪阳春曲。

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他身材魁梧,一时之间成为人物,独自照耀四川之地。
即使在闲暇时饮酒后的风流潇洒,仍有临邛的古老习俗留存。
他在学府中度过十年,后来任职偏远的楚地,高尚的节操如同寒冬中的美玉。
他走过千里江山,以仁慈的姿态来抚慰孤独的心灵。
他的笔下流淌出奇妙的语言,读过他的两篇文章,让人感觉珠玉满握。
从此踏上荣耀归途,无需借助华丽的旗帜和仪仗。
他的音乐创作新颖,如同郢都流传的余韵,应是春天的赞歌。
我为他的醉态所打动,他的朋友情谊令人敬佩。

注释

堂堂:形容人的威武或气派。
人物:指杰出的人才。
临邛:古代地名,这里代指风俗。
虞庠:古代的学校。
楚塞:楚地的边疆。
雅操:高尚的节操。
凌寒玉:比喻坚贞不屈。
惠然:和颜悦色的样子。
幽独:孤独寂寞。
落笔:下笔。
珠盈掬:形容语言优美如珠玉般珍贵。
华旌:华丽的旗帜。
高纛:高大的战旗。
阳春曲:赞美春天的歌曲。
故人:老朋友。
高义:高尚的义气。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共同吟咏古诗文词的愉悦情景。诗中“堂堂七尺”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手中的笏板,用以记录言辞或书写诗文,这里象征着文学创作和交流的场合。“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则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独特关注。接下来的“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表明诗人的文学素养和高雅的情操,即便在酒醉之后,也不失其雅致,且仍能体现出古代临邛(今四川成都附近)的文化遗风。

“十载虞庐,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则是诗人自述多年来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仕途生涯的经历,以及其高洁的情操如同凌冽寒冷之中的美玉一般。接着,“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内心感受与孤独生活中得到的安慰。

“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文学创作的才华横溢,以及其作品在他人手中的价值,如同宝石般珍贵。最后,“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乐府新声,郢都馀唱,应纪阳春曲”显示了诗人对文学成就的自豪,以及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颂后世,成为新的文学风格。

“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则是诗人在饮酒中与旧友共度美好时光,感叹旧日情谊和朋友间的情义。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是一篇融合了个人经历、文学追求与情感交流的佳作。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荆门军宋签判、陶教授许尉同坐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

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更有人如玉。

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

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

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

故人未至,坐中仍对梅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其三)

家在蓬莱山下住,乘风时到尘寰。

双凫偶堕网罗间。惊容凝粉泪,愁鬓乱云鬟。

人世风波难久驻,云霞终反仙关。

虚无仙路拥归鸾。却随烟雾去,长向洞天闲。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赠贺子忱二侍妾二首(其二)

霓作衣裳冰作面,铅华不涴天真。

临风几待逐行云。自从留得住,不肯系仙裙。

对客挥毫惊满座,银钩虿尾争新。

数行草圣妙如神。从今王逸少,不学卫夫人。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赠妓

十二峰前朝复暮,忽愁望断行云。

梦回江浦晓风清。远山思翠黛,蔓草记罗裙。

锦字织成千万恨,翻成第入新声。

幽期谁为反离魂。主人无浪语,狂客最钟情。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