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乞归久作青山主,饱食閒眠学懒慵。
春来准拟岩前卧,瀑布还当第几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渴望回归自然、过上闲适生活的文人形象。诗人以“乞归久作青山主”开篇,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与山林为伴的向往。接着,“饱食閒眠学懒慵”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懒慵”二字,既展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暗示了对世俗束缚的解脱。
“春来准拟岩前卧”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诗人计划在岩石前静卧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期待和对宁静生活的憧憬。“瀑布还当第几峰”,则以瀑布与山峰的景象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高洁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深刻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隐逸情怀与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不详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与君数世是通家,仁厚诗书泽未涯。
天意茫茫那可问,相逢且自惜年华。
一入云山百念轻,蒲团坐破竟无生。
碧潭深处藏名好,纵是孤寒梦亦清。
看来万事羽毛轻,冰玉泠泠出世情。
不逐众生留口业,祗将心事托神明。
怪得叔孙毁仲尼,忧心悄悄亦何为。
死生进退浑忘却,无恙青天祗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