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

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

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

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临终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范晔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探讨。

首先,“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这两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暗示了命运的神秘与不可控。接着,“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延长的特性,表达了对生命终点的无奈接受。

“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生死之间的联系,提出在生时可以理解的生与死的关系,但对死后世界的认知却充满了未知和困惑。接下来,“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通过对比美丑共同归于同一处,强调了生命状态的相对性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不论生前如何,最终都将归于同一。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这两句以地理上的相对位置为例,说明了无论身处何地,最终的命运都是相同的,体现了对生命平等性的思考。最后,“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借用嵇康和夏侯氏的典故,表达了即使没有嵇康那样的音乐才能,也能像夏侯氏一样,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诗人以对活着的人的告诫结束,提醒他们珍惜生命,因为死亡之路随时可能到来。整首诗通过对生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

范晔(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宋史学家。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 字:蔚宗
  • 籍贯:顺阳(今河南淅川南)
  • 生卒年:公元398年—公元445年

相关古诗词

征虏亭饯王少傅

挂冠东门阎,归褐西唐足。

结辙尘高衢,祖供悬长麓。

韩卿辞辇路,疏傅知殆辱。

素德烛光尘,玄轨芳前觉。

形式: 古风

征虏亭祖王少傅

昔人鉴殆辱,解绂扬归舲。

真感属神虑,高兴袭天情。

形式: 古风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一)朱路篇

朱路扬和鸾,翠盖耀金华。

玄牡饰樊缨,流旌拂飞霞。

雄戟辟旷途,班剑翼高车。

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铙歌。

清鞞惊短箫,朗鼓节鸣笳。

人心惟恺豫,兹音亮且和。

轻风起红尘,渟澜发微波。

逸韵腾天路,颓响结城阿。

仁声被八表,威震振九遐。

嗟嗟介胄士,勖哉念皇家。

形式: 古风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二)思悲公篇

思悲公。怀衮衣。东国何悲公西归。公西归。流二叔。

幼主既悟偃禾复。偃禾复。圣志申。

营都新邑从斯民。从斯民。德惟明。

制礼作乐兴颂声。兴颂声。致嘉祥。

鸣凤爰集万国康。万国康。犹弗已。

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伊周。

亲睹盛世复何求。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