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兴吴龙图给事(其一)

高舂铃下索焚香,镂管纹笺发綵章。

应在后园凉榭里,玄霜仙帽紫霓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在傍晚时分,铃声中人们点燃香炉,
精致的竹管和花纹纸上书写着华美的诗篇。

注释

高舂:傍晚时分。
铃下:铃声中。
索:点燃。
焚香:焚烧香料。
镂管:精致的竹管。
纹笺:有花纹的纸张。
发綵章:书写华美的诗篇。
应在:应该在。
后园:花园的后部。
凉榭:凉亭。
里:里面。
玄霜:深秋的寒霜。
仙帽:仙人的帽子。
紫霓裳:紫色的霓裳(可能指华丽的服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画家文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书画艺术的高度融合。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图,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高舂铃下索焚香,镂管纹笺发綵章。" 这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将绘画的精致与书法的飘逸巧妙结合,通过对画中细节的描绘,如高悬的铃铛、下落的香烟,以及镂刻的竹管和发出的丝线,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精湛工夫和审美情趣。

"应在后园凉榭里,玄霜仙帽紫霓裳。"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诗人通过"应在"一词暗示画中人物的神态与意境,而"后园凉榭"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玄霜仙帽紫霓裳"更是用色彩和形象来渲染画面,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文同在绘画上的造诣,更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幅融诗书画于一体的美妙图景。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寄纪禅师

自笑尘中游宦客,长输林下坐禅僧。

水田百亩一区宅,归老城南何日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寄呈温江安寺丞

高崖古驿荒凉甚,过客何尝住久之。

独有门边君写处,每来无不读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景孺提刑时按武兴

夹栏虚栈武兴西,使骑翩翩晚夕驰。

想过飞仙须下马,此中佳景入吟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褒城宰

滟滟清波泻石门,茂林高巘夹烟昏。

何当画舫载明月,共醉江心白玉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