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三首(其二)

路出西林兴倍长,轻衫短盖入秋阳。

层崖蔽日多清影,深谷迷人有异香。

访古不辞穿绝磴,参禅直为遍诸方。

此身似是辽东鹤,偶逐飞云到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沿着西边的树林前行,心情格外舒畅,轻便的衣衫和短小的伞盖在秋阳下漫步。
层层峭壁遮挡阳光,投下许多清凉的影子,深深的山谷隐藏着奇异的香气。
探访古迹不怕山路崎岖,一心参禅只为遍历各方。
我这身躯仿佛辽东的仙鹤,偶然间随着飘动的白云回到故乡。

注释

路:道路。
出:走出。
西林:西边的树林。
兴:兴致。
倍长:加倍增长。
轻衫:轻便的衣服。
短盖:短小的伞盖。
秋阳:秋天的阳光。
层崖:层层峭壁。
蔽日:遮挡阳光。
清影:清凉的影子。
深谷:深深的山谷。
异香:奇异的香气。
访古:探访古迹。
不辞:不怕。
穿绝磴:穿行在险峻的山路上。
参禅:参悟禅理。
遍诸方:遍历各处。
此身:我这身躯。
似是:仿佛是。
辽东鹤:辽东的仙鹤。
偶逐:偶然跟随。
飞云:飘动的白云。
故乡: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诗人以轻松的心态,穿越西林的长路,感受着秋阳的温暖。层层叠嶂的山峰遮挡了日光,只留下清澈的影子;深邃的谷地中弥漫着异样的香气。

诗人表达了对古迹的探寻之心,即便是穿越险峻的绝磴,也不辞劳苦。同时,他也是一位参禅者,遍访各处以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一切都象征着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

最后一句“此身似是辽东鹤,偶逐飞云到故乡”则更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将自己比喻为那高飞的辽东鹤,与飞云相随,回到自己的精神故乡。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也透露出诗人对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心灵寄托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个性和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十六日入馆

一雪初乾晓日红,行人争道已憧憧。

泥萦马足行初踬,寒犯貂裘力正浓。

地逼新阳虽喜气,云垂沧海更愁容。

便应买酒邀俦侣,烂醉高眠群玉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十二月十二日后殿朝参

广殿泬寥边,鸣靴趁静鞭。

中霄黄道直,诸御锦袍鲜。

夜雨尘如洗,秋槐影尚圆。

银台不奏事,人乐太平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十二月十六日后殿朝谒

晨光先到帝王州,别殿珠帘不上钩。

万岁声齐山献寿,九门朝退海分流。

参差雉尾回丹陛,杳远鸡声下禁楼。

年少曾来奏词赋,钧天却记梦中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十二月朔入局

坐听禅林叩晓钟,官曹遥指禁城东。

千门洒扫冰镵路,万木号呼叶受风。

金殿放朝閒虎士,蟾泓挥翰冷瑶宫。

春晖闭目无多日,预草新文拟送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