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心岂不平,我目自不明。
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盲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开篇“我心岂不平”表达了盲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尽管他本人可能并不自觉,但他的内心并非如外界所见那般平静。紧接着,“我目自不明”则直白地揭示了诗人的视力障碍,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观察和感受世界。
“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则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力的抗争或是一种悲观的宿命论。盲者虽然没有视觉,但仍旧保持着走路的能力(备有双足),但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对于一个不能看见的人来说,似乎缺乏方向和路径,他无法找到前进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盲者的自述,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无力感、孤独感,以及对正常生活的向往。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却在平静中透露出一种深刻的社会隔阂和个人悲凉。
不详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
贫士无良畴,安能得稼穑。
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叹息。
为供豪者粮,役尽匹夫力。
天地莫施恩,施恩强有得。
古人有遗言,天地如掌阔。
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
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
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
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丈夫十八九,胆气欺韩彭。
报雠不用剑,辅国不用兵。
以目为水鉴,以心作权衡。
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马誇弓矢,然后致得人心争。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