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镜眉关雪图题吴梅梁太史尊人遗帧

一片银云湿。记当时、鞭丝帽影,马蹄得得。

万缕千丝都不见,只见太行山色。

且莫问、春风消息。

琼屑洒空飞不住,扑征衫、还道杨花白。

曾听到、玉门笛。家乡万里程程隔。

有弯环、鉴湖一曲,垂条似织。

回首若耶溪畔路,溪水鱼鳞自碧。

怕镜里、眉痕非昔。

二十年来人事换,向画图、重认陶彭泽。

归去好,渭城客。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边塞风情的画面。开篇"一片银云湿",以雪花比喻冬日的寒冷和湿润,形象生动。接着通过"鞭丝帽影,马蹄得得",回忆起往昔边关行军的场景,展现了军人的英姿和旅途的艰辛。

"万缕千丝都不见,只见太行山色",表达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战争结束后宁静景象的留恋。"琼屑洒空飞不住,扑征衫、还道杨花白",运用了比喻,将雪花比作杨花,既写出雪的轻盈,又暗示了时光的流转。

"曾听到、玉门笛",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氛围,而"家乡万里程程隔"则透露出词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词人借鉴湖的美景和若耶溪的碧波,寄托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二十年来人事换,向画图、重认陶彭泽",感慨岁月如梭,人事变迁,词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词人以"归去好,渭城客"收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出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04)

赵庆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楼令.浔溪访旧图

茅屋三两家,临水小阁斜。一重重、水竹篱笆。

几日东风浓似梦,又开了、紫藤花。

难得酒生涯,相逢我与他。玉东西、且酌红霞。

但愿年年长在手,休放过、好韶华。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念奴娇.家次闲宝月山居图次闲先人有旧居在宝月山今已屡迁矣追忆不忘因绘此图

旧时门巷,有旧时池馆,旧时花石。

一带弯环屏障好,对面蛾眉山色。

细径羊肠,疏篱麂眼,此境都如昔。

春来双燕,杏梁还是相识。

尚记丸髻荷衣,儿时学步,细数山坡级。

转眼沧桑尘事换,已是可怜陈迹。

画里人琴,卷中诗句,也变山阳笛。

蒲团香袅,结庐终胜行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疏影.秋分日偕吴梦蕉汪子雨石芷卿筱珊叔祖买舟由古荡至留下秋水空明树阴合匝意甚闲适因赋此解

溪光澹沱,趁嫩晴出郭,催放轻舸。

港路弯环,柔橹摇凉,秋阴两岸低锁。

单衫小扇萧闲甚,看软镜碧琉璃破,倚水窗盏许茶时,又是一桥穿过。

石上匀蓝点点,几丛澹竹叶,娟秀花朵。

古木攲斜,修藤屈曲,时见坠枝红果。

游鱼吹沫圆纹细,错道是雨珠飞堕。

却羡他、开扇柴门,临水老渔闲坐。

形式: 词牌: 疏影

金缕曲.孤山探梅图

欲向青山问。问青山、白云多处,几番春信。

著意寻春春尚浅,侵晓薄寒能忍。

又早是、段家桥近。

流水无言人影悄,但盘空扑雪鸦成阵。

还只恐、北风紧。打门仙鹤曾相认。

剩枝头、夜来残月,半钩黄晕。

石古林深烟磴滑,一路鞋痕细印。

浑不管、苍苔立损。

我欲此间横玉笛,把万花吹暖都开尽。

林处士,料应肯。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