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士高枢拱辰

韩门有李汉,柳氏得晦之。

其道卒无患,二子为藩离。

吾才诚驽弱,十年空孜孜。

韩阃与柳阈,岂敢辄潜窥。

二氏方肆行,斯文日已衰。

手持万丈斧,欲往断其枝。

以次及根柢,使不复蕃滋。

高生吾之婿,乃肯从吾为。

示我文一编,言辞不葳蕤。

翅羽虽尚短,已去磨尾箕。

气力虽未全,已能搏蛟螭。

吾日觉老大,韩柳难企斯。

吾子年始壮,勇若熊与罴。

李汉不足慕,晦之当并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韩门有李汉,柳氏得晦之。
他们的道路终于无忧患,两子如屏障般分离。
我的才能确实低劣,十年来空自勤奋。
韩氏与柳家,我怎敢私下窥探。
两家正盛,文风却日益衰退。
我手握万丈巨斧,欲斩其枝叶。
依次触及根本,使其不再繁茂滋生。
高生是我女婿,他愿意跟随我。
给我一篇文稿,言辞不华丽。
虽然翅膀尚短,已学会展翅飞翔。
力量虽未完全,已能与蛟螭争斗。
我日渐老矣,韩柳难以企及。
你年轻力壮,勇猛如熊罴。
李汉不必仰慕,晦之应与你并驾齐驱。

注释

韩门:指韩姓家族。
李汉:可能是人名,也可能代指某种文化或学派。
晦之:又一人名,可能与李汉同属一类。
藩离:比喻像屏障一样分隔开。
驽弱:才能低劣,不强。
韩阃:韩姓家族中的重要人物。
柳阈:柳姓家族中的重要人物。
肆行:任意行事,不受约束。
斯文:这里指文学风气。
磨尾箕:比喻学习成长的过程。
老大:年纪大,此处指作者自己。
企斯:企及,达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石介所作,名为《送进士高枢拱辰》。诗中通过对比韩门和柳氏两大家族的兴衰,以及自谦自己的才华未被充分利用,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和无奈。

首先,"韩门有李汉,柳氏得晦之。其道卒无患,二子为藩离"几句,提及韩、柳两大家族,在古代都是显赫一时,其家族成员多出将相。但作者指出,即便是这样显赫的家族,其传承也终将面临分离和衰败。

接着,"吾才诚驽弱,十年空孜孜。韩阃与柳阈,岂敢辄潜窥"表达了作者自谦自己的才能平庸,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未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表现出对两大家族的传承感到不敢贸然窥视。

"二氏方肆行,斯文日已衰。手持万丈斧,欲往断其枝。以次及根柢,使不复蕃滋"则是指韩、柳家族虽然仍在发展,但文学的光辉已经开始衰退。作者以大胆的姿态,想要用巨斧切断那些已经衰败的枝条,直至其根部,使之不再繁盛。

"高生吾之婿,乃肯从吾为。示我文一编,言辞不葳蕤"则转向个人生活,提及自己的女婿高枢拱辰,对他的才华给予肯定,并赞扬其文章内容丰富而不显杂乱。

最后,"翅羽虽尚短,已去磨尾箕。气力虽未全,已能搏蛟螭。吾日觉老大,韩柳难企斯。吾子年始壮,勇若熊与罴。李汉不足慕,晦之当并驰"几句,则是作者对比自己和年轻一代的差距,虽然自己感觉到了衰老,但仍旧期待新生力量能够如同古时韩、柳两大家族那般辉煌。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石介个人才华与抱负,更通过对古今家族兴衰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一种时代感和历史意识。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冯司理之任彭州

李白诗中蜀道难,把诗试读泪汍澜。

江形诘曲千回折,岭路崚嶒万屈盘。

登陟去年腰仅折,追思今日鼻犹酸。

此行君不同屯蹇,五马相知旧长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其二)

伯乐之厩无驽骀,豫章之林多瑰材。

相君新坐碧油幢,之子直上黄金台。

秋风萧萧动笳鼓,落叶摵摵鸣樽罍。

将军手持十万骑,阵前号令如疾雷。

从事借筹为决胜,运于掌上何恢恢。

蠢兹元昊命蝼蚁,西师堂堂难当哉。

况我贤相贤从事,北门无忧宜大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其一)

吾家泰山徂徕间,浓岚泼翠粘衣冠。

君来访我茅屋下,正值山色含春寒。

终日把酒对山坐,几片山色落酒盘。

峰头云好望无倦,篘里酒多倾不乾。

临行再拜慇勤别,请我一言披心肝。

吾贫无钱以赠君,门前峨峨横两山。

愿君节似两山高,眼看富贵如鸿毛。

形式: 古风

送赵泽

子来入吾圃,才食一寸苗。

未足充子腹,饥肠犹枯焦。

玉山禾粒大如枣,食之令人身肥饶。

留以待凤凰,不将食鸱枭。

吾子何日回,遗子一粒换肝膋。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