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其一)

吾家泰山徂徕间,浓岚泼翠粘衣冠。

君来访我茅屋下,正值山色含春寒。

终日把酒对山坐,几片山色落酒盘。

峰头云好望无倦,篘里酒多倾不乾。

临行再拜慇勤别,请我一言披心肝。

吾贫无钱以赠君,门前峨峨横两山。

愿君节似两山高,眼看富贵如鸿毛。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家住在泰山徂徕之间,浓厚的山岚翠绿得仿佛能沾湿衣帽。
你来探访我简陋的茅屋时,正逢山色带着早春的寒意。
整天对着山饮酒,几片山色落入杯中与酒共舞。
山顶的云雾缭绕,我无尽地眺望,杯中的酒虽满,却总也喝不完。
临别之际,我深深鞠躬,向你坦诚相告。
我贫穷没有钱财相赠,只有门前两座巍峨的大山作为见证。
希望你的节操如同这两座山般崇高,看待世间的富贵如鸿毛一般轻浮。

注释

徂徕:山名。
浓岚:浓厚的山岚。
茅屋:简陋的房屋。
山色含春寒:春天山色带有凉意。
把酒:持杯饮酒。
篘里酒:筛子里的酒。
慇勤:恳切。
峨峨:形容山势高耸。
节似两山高:节操像山一样高尚。
富贵如鸿毛:富贵轻如鸿毛,比喻看淡财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与友人告别的情景。开篇“吾家泰山徂徕间,浓岚泼翠粘衣冠”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诗人的居所——泰山脚下的自然风光,其中“徂徕”指的是山谷之间的通道,“浓岚”则形容云雾的浓密,而“泼翠粘衣冠”则是说山中的翠绿色泽附着在衣冠之上,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文生活的和谐共生。

紧接着,“君来访我茅屋下,正值山色含春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接待。这里的“茅屋”是隐者的住所,而“山色含春寒”则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林清冷的景象。

中间部分“终日把酒对山坐,几片山色落酒盘。峰头云好望无倦,篘里酒多倓不乾”,通过设宴与饮酒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态。

结尾部分“临行再拜慇勤别,請我一言披心肝。吾贫无钱以赠君,门前峨峨横两山。愿君节似两山高,眼看富贵如鸿毛”,则是诗人在朋友即将离去时的感慨和祝福。在这里,“临行再拜”表现了送别的诚挚之情;“吾贫无钱以赠君”表明诗人的清贫,但他用壮丽的山景来比喻友情的高尚与持久,并预祝朋友的未来如同两山一般坚不可摧。最后一句“眼看富贵如鸿毛”,则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的财富和荣华像过眼云烟一样来去匆匆,但又不失其本质。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林之美、隐者之乐以及对朋友的深情送别,展现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泽

子来入吾圃,才食一寸苗。

未足充子腹,饥肠犹枯焦。

玉山禾粒大如枣,食之令人身肥饶。

留以待凤凰,不将食鸱枭。

吾子何日回,遗子一粒换肝膋。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路遵谒孔宣公

薄田五顷馀,才足共王租。

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疏。

服非帛不煖,半冬无裤襦。

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

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

方冬万木折,北风裂人肤。

冻死不敢言,长涂走崎岖。

二百里见我,寒荄求吹嘘。

顾我正憔悴,念子空勤劬。

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

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

三县十万人,其命绝而苏。

岂使八十老,旨甘不足欤。

形式: 古风

闻子规

月上半峰峰树碧,子规啼苦月无色。

壮士耳边都不闻,儿女眼中泪自滴。

古人出处非关身,处兮事亲出事君。

服勤至死不敢倦,避劳择逸岂所闻。

我看蜀道诚为难,嗟尔子规何云云。

王尊九折竟叱驭,班超万里图立勋。

乘危蹈险尽臣节,二人至今扬清芬。

我本鲁国一男子,少小气志凌浮云。

精诚许国贯白日,有心致主为华勋。

位卑身贱难自达,满腹帝典与皇坟。

有时愤懑吐一言,小人谤议已纷纷。

宰相宽容天子慈,八年之中三从军。

从军官清吾何苦,嘉州路远尔勿语。

地不为我易其险,我岂守道不能固。

子规子规谩啼绝,断无清泪洒向汝。

形式: 古风

泰山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

寰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