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少卿游茅山

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名士风采如酒杯倾斜,我乘船悠闲地寻找二许的居所。
晨光映照下,井水泛金,山灵似乎在守护着玉门的沙滩。
祭祀结束后,空荡的坛场只剩香气消散,幽深洞穴偶尔触动了乳白色的花朵。
期待你将来能担任廷尉这样的要职,不必急于求仙,享受人间烟火。

注释

名卿:有名望的官员。
风度:风采。
足杓:酒杯倾斜的样子。
一舸:一艘小船。
闲寻:悠闲地寻找。
天影:早晨的光影。
晓通:映照。
金井水:泛金的井水。
山灵:山中的精灵。
玉门沙:玉门的沙滩。
空坛:空旷的祭坛。
礼后:祭祀后。
销香母:消散的香气。
阴洞:幽深的洞穴。
触乳花:触动乳白色的花朵。
于公:指代某位尊贵的人。
廷尉:古代官职,负责司法。
餐霞:食用云霞,比喻修炼成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水田园图景。"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表达了对朋友董少卿品格和才华的赞赏,并描述了他在茅山的一次游历,寻访仙境般的二许之家。这里的“杓斜”指的是竹简轻拂水面,形容动作优雅,环境清幽。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则进一步描绘了茅山的神奇景象,金井水和玉门沙都化用了古代仙境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天光透过山峦,与清澈的泉水相映成趣,而山中的灵气则守护着这片神秘之地。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在茅山的一段奇遇。祭拜之后,香炉中余烟消散,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偶尔触摸到如同乳花般洁白和柔软的洞穴景象。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祝愿。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茅山修炼成仙,达到“作廷尊”的地位,但不必急于寻求神仙之道,因为自然的恩赐已经充满了这个世界,不需要急迫地追求超凡脱俗。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意愿,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其一)

雨涤烟锄伛偻赍,绀牙红甲两三畦。

药名却笑桐君少,年纪翻嫌竹祖低。

白石静敲蒸朮火,清泉闲洗种花泥。

怪来昨日休持钵,一尺彫胡似掌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其二)

香蔓蒙茏覆昔邪,桂烟杉露湿袈裟。

石盆换水捞松叶,竹径穿床避笋芽。

藜杖移时挑细药,铜瓶尽日灌幽花。

支公谩道怜神骏,不及今朝种一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

森森竞泫林梢雨,??争穿石上云。

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

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闻鲁望游颜家林园病中有寄

一夜韶姿著水光,谢家春草满池塘。

细挑泉眼寻新脉,轻把花枝嗅宿香。

蝶欲试飞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分明不得同君赏,尽日倾心羡索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