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色开层阁,春天净翠屏。
槛凭千树绿,门挹四山青。
远寺分林见,流泉夹路听。
禅房人不到,花竹昼冥冥。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登阁,春光明媚,绿树环绕,山色青翠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晓色”、“春天”、“层阁”、“翠屏”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站在阁上,千树绿意盎然,门前则能尽览四山之青,自然之美尽收眼底。
“远寺分林见,流泉夹路听”,进一步展现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远处寺庙隐约可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沿途溪流潺潺,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禅房的静谧,更添了几分超凡脱俗之感,即使无人打扰,花竹间也弥漫着一种沉静与安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山寺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世界。
不详
出门不问途,但随流水去。
流水自西山,水尽行当住。
名园古刹贵家村,往往清溪恰在门。
此去亭台谁最好,春来丝管日相喧。
亭台丝管时时变,一人一意看无厌。
谒告新辞鹓鹭行,明朝又上麒麟殿。
年年绿树摇春风,一道清溪掩映中。
幽赏供人三十里,潺湲又出凤城东。
别院对回廊,修门锁花木。
无人自开谢,虚堂满芬馥。
清风不须呼,翛然在深竹。
试就绳床眠,为待烹茶熟。
静抚座中琴,流泉韵空谷。
前山未须往,欲留佳处宿。
绝磴凌苍霭,禅宫锁翠微。
问途时误往,览胜足忘归。
独在诸天外,杳于尘世违。
黄村来处见,不觉夕烟霏。
两螭相吐吞,水气清人骨。
截浇竹里花,分映岩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