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葛裯耿无寐,坐待山月没。

湿萤飞不起,熠熠依衰草。

劲风西北号,落叶纷可扫。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登临送将去,非复儿女情。

悬知青海边,杀气横千里。

良时不可失,胡行速如鬼。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书斋里露水清凉,凉意透入骨髓。
穿着葛布衣裳难以入睡,坐着等待山间的月亮落下。
沾湿的萤火虫无法飞起,闪烁着依附在枯萎的草丛中。
强劲的西北风吹过,落叶纷纷如同能被清扫一般。
年迈的人感叹时光流逝,有志之士追求功成名就。
登高远望,送别离去,不再是儿女情长。
可以预见,在青海边疆,杀气弥漫千里。
好时机不容错过,敌人的行动迅速如鬼魅。

注释

秋堂:秋天的书斋。
清:清凉。
萧爽:凉爽。
毛骨:骨髓。
葛裯:葛布衣。
耿:难以。
无寐:无法入睡。
山月:山间的月亮。
没:落下。
湿萤:沾湿的萤火虫。
熠熠:闪烁。
衰草:枯萎的草丛。
扫:清扫。
老生:年迈的人。
烈士:有志之士。
儿女情:儿女情长。
青海边:青海边疆。
杀气:杀气腾腾。
良时:好时机。
胡行:敌人的行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感秋》,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关注。首句“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写出了秋夜的清凉与萧瑟,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接着,“葛裯耿无寐,坐待山月没”表现了诗人因思绪万千而难以入眠的情景,以及对明月的期待和失落。

“湿萤飞不起,熠熠依衰草”通过萤火虫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接下来,“劲风西北号,落叶纷可扫”描绘了秋风吹过,落叶飘零的景象,寓含着壮志未酬的无奈。诗人在此借景抒怀,感慨“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表达自己对时光的珍惜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最后两句“登临送将去,非复儿女情”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个人情感,将目光投向远方的边疆,预感到战事紧张,“悬知青海边,杀气横千里”。他深知时不我待,提醒人们要迅速行动,准备应对可能的危机。“良时不可失,胡行速如鬼”表达了对敌人的警惕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感秋

秋色关河外,秋声天地间。

壮士感此时,朝镜凋朱颜。

一身寄空谷,万里梦天山。

噫呜怒眦裂,愤激悲涕潸。

古来真龙驹,未必置天闲。

长松倒涧壑,委弃同蓁菅。

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感秋

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

月明缟树绕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螀。

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

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

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寓二首(其二)

老氏有至言,所贵知我稀。

鄙夫急自衒,岂复择所归。

君看珠在渊,草木借光辉。

所以古达人,怀玉被褐衣。

吾庐大泽中,岁苦水半扉。

朱门固自好,我亦未必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感寓二首(其一)

人生难控抟,古谓七十稀。

寿夭虽小异,要亦同所归。

君看衔山日,耿耿有馀晖。

投床方息偃,晨起复求衣。

万家同一役,负水关门扉。

智叟与愚公,毕竟孰是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