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

月明缟树绕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螀。

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

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

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会稽的八月秋意渐凉,梧桐落叶铺满井台旁。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白桦树,惊飞的喜鹊在枝头围绕,露水打湿草地,寒蝉凄鸣声声。
壮士已过六十岁,岁月虽短,志向却坚定如常。
剑匣中的宝剑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神兵怎甘长久被尘封。
您可曾记得昔日东都的大尹,他的仁义感动百万民众,面对危险仍欲起身抗敌。
他高呼过河,壮烈牺牲,身体已僵硬在河岸上。

注释

会稽: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凉:清凉。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
井床:井边的平台。
缟树:白色或淡色的树,这里指白桦树。
啼:啼叫。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志意:志向和意志。
匣中宝剑:象征着壮志未酬。
摧藏:隐藏、收藏。
昔时:从前。
东都:洛阳,古代东都之一。
宗大尹:官职名,这里指有威望的官员。
虎与狼:比喻凶恶的人。
疾危:疾病危急。
击贼:抗击敌人。
僵:僵硬,形容死亡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感秋》,通过对八月会稽初秋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和人生感慨。首句“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描绘了凉爽的秋季到来,梧桐落叶覆盖井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接下来,“月明缟树绕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螀”通过明亮的月光、惊飞的鹊鸟和寒蝉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冷清。

诗人在此情境中抒发个人情感:“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他以壮志未酬的豪情,表达即便岁月匆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依然坚定。最后两句“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运用象征手法,宝剑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寓意自己虽年老但仍怀有壮志,不甘心才华被埋没。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借古人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他提及东都宗大尹在危难之际仍挺身而出,这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是对自己矢志不渝精神的表白。“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更是形象地刻画了这位英雄的英勇无畏,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总的来说,《感秋》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诗,通过秋景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感寓二首(其二)

老氏有至言,所贵知我稀。

鄙夫急自衒,岂复择所归。

君看珠在渊,草木借光辉。

所以古达人,怀玉被褐衣。

吾庐大泽中,岁苦水半扉。

朱门固自好,我亦未必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感寓二首(其一)

人生难控抟,古谓七十稀。

寿夭虽小异,要亦同所归。

君看衔山日,耿耿有馀晖。

投床方息偃,晨起复求衣。

万家同一役,负水关门扉。

智叟与愚公,毕竟孰是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感寓

人生堂堂七尺身,本与圣哲均称人。

唐虞乃可让天下,光被万世常如新。

哀哉末俗去古远,斲丧太朴浇全淳。

豆羹箪食辄动色,攘窃乃至忘君亲。

锱铢必先计利害,讵肯冒死求成仁。

不欺当从一念始,自古孝子为忠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感遇六首(其五)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

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

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

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