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
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
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
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时登高远眺,缅怀古人的情景。首联“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点明了时间与活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颔联“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通过晚上的捣衣声和秋天南飞的大雁,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画面中。颈联“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他们即兴赋诗,举杯畅饮,体现了文人雅集的风范。尾联“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赞美了这种风雅的生活方式,暗示着这样的场景可以成为一幅美妙的画卷,而“营邱”则是宋代画家范宽的字,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登高赏景图,还蕴含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爱尔仙家骥,苍松映缟衣。
一声清夜唳,片影上天飞。
赤壁横江过,青城被箭归。
飘然游物外,几见世人非。
雨后水初漫,日斜山更明。
地居吴下胜,人似越中行。
扫石看题字,临流试濯缨。
桥南一亭好,新得翰林名。
松头孤鹤下,石罅乱泉鸣。
入坞疑无路,逢山屡问名。
客行忘远近,僧老废将迎。
一笑出门去,五湖风浪生。
弱柳不堪折,相携话水边。
离杯传日暮,归路在春先。
冻雪寒欺马,空江晓渡船。
永怀交际久,况是昔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