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明时节访溪山,消尽机心大智闲。
元亮孤舟聊自棹,尚平家事不相关。
叩门虽幸千金顾,恋德翻嗟半日还。
并水幽亭同历览,应怜瓢饮政希颜。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访友于山水之间的情景,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体验到了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提升。诗中提到的“元亮”和“尚平”,分别指陶渊明和陈寔,他们都是古代隐士的代表,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互动,既得到了物质上的馈赠(“叩门虽幸千金顾”),也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喜悦(“恋德翻嗟半日还”)。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陪伴的感激之情,并以陶渊明的典故“瓢饮政希颜”来比喻自己在友情中的快乐与满足,如同得到了珍贵的礼物。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内心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
不详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居然埋照向穷山,谁识龙媒伏帝闲。
意气虽吞云梦泽,功名未羡玉门关。
身常静退缘知止,心不倾邪畏好还。
但恐搢绅公论在,招延行见觐威颜。
上印归来卧荜门,此心炯炯向谁论。
平生疏拙真天赋,此去安閒尽主恩。
旧识愧真为我累,近知凡百丧吾存。
好来同习菁山隐,白发仙臞两弟昆。
晦迹才须一亩间,浮家暂寄五湖边。
官抛印绶轻千里,禄隐渔樵已十年。
眼对云山偏烂烂,腹藏篇牍自便便。
政缘欲遂幽栖乐,岂是清时独弃捐。
四年五度访郊村,苜蓿羹稀不厌贫。
清韵喜逢须展戟,奥篇仍睹笔书银。
一筇岩壑幽栖地,五两江湖自在身。
他日愿陪鸡黍社,贵邻应不买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