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娘

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

杀人一百四十万,新城旧城内有几人活?

妻方对镜,夫已堕首;腥刀入鞘,红颜随走。

西家女,东家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

手牵拽语,兜离笳吹。团团日低。归拥曼睩蛾眉。

独有李家娘,不入穹庐栖。

岂无利刃,断人肌肤,转嗔为悦,心念彼姝,彼姝孔多,容貌不如他。

岂是贪生,夫子昨分散,未知存与亡。

女伴何好,发泽衣香,甘言来劝李家娘。

李家娘,肠崩摧,箠挞磨灭,珠玉成灰。

愁思结衣带,千结百结解不开。

李家娘,坐军中,夜深起望,不见故夫子,唯闻战马嘶悲风;

又见邗沟月,清辉漾漾明心胸。

令下止杀残人生,寨外人来,殊似舅声。

云我故夫子,身没乱刀兵。恸仆厚地,哀号苍旻!

夫既殁,妻复何求?脑髓与壁,心肺与雠。

不嫌剖腹截头,俾观者觳觫似羊牛。

若羊若牛何人?东家妇,西家女。

来日撤营北去,驰驱辛苦。

鸿鹄飞上天,毚兔不离土。

乡园回忆李家娘,明驼背上泪如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的惨状和人性的扭曲。诗人以李家娘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城内外的死亡与破坏,以及人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形象地刻画出战争的残酷。"妻方对镜,夫已堕首",揭示了家庭的破碎和个人的无助。"腥刀入鞘,红颜随走",表达了女性的恐惧和流离失所。

诗中通过"西家女,东家妇"等角色,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李家娘的美貌也无法逃脱劫难。"愁思结衣带,千结百结解不开",表达了李家娘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最后,诗以李家娘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收尾,"鸿鹄飞上天,毚兔不离土",象征着她无法逃离的现实,"乡园回忆李家娘,明驼背上泪如雨",凄凉的画面让人深感战争带来的无尽哀伤。整体上,这是一首揭露战争罪恶,反映民间疾苦的悲歌。

收录诗词(45)

吴嘉纪(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诗笺校》本

  • 字:宾贤
  • 号:野人
  • 生卒年:1618年-1684年

相关古诗词

哀羊裘为孙八赋

孙八壮年已白头,十年歌哭古扬州。

囊底黄金散已尽,笥中存一羔羊裘。

晨起雪霏霏,取裘覆儿女。

亭午号朔风,儿持衣而翁。

风声雪片夜满牖,殷勤自解护阿妇。

裘之温暖诚足珍,不得众身为一身。

吁嗟乎,长安天子非故人,羊裘冷落对邗水。

他年姓字齐严光,今日饥寒累妻子。

形式: 古风

凄风行,伤饥灶也

凄风细雨何连绵?昼暗如夜飞湿烟。

几千万家东海边,六七十日无青天。

生计断绝,老人幸先就下泉。孩提无襦,长随母眠;

阿母眠醒,腹馁不得眠。

壮者起望西邻,乞食尘市,不复来还。

回望东邻,八口闭柴扉,扉外青草春芊芊。

水响溅溅,鬼泣涟涟。

官长惄然,分俸籴谷,更日夕劳苦,劝富户各出籴谷金钱。

富户踟蹰聚议,此户彼户,一斛两斛商量捐。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临场歌

掾豺隶狼,新例临场;十日东淘,五日南梁。

趋役少迟,场吏大怒;骑马入草,鞭出灶户。

东家贳醪,西家割彘;殚力供给,负却公税。

后乐前钲,鬼咤人惊;少年大贾,币帛将迎。

帛高者止,与笑月下;来日相过,归比折价。

笞挞未歇,优人喧阗;危笠次第,宾客登筵。

堂上高会,门前卖子;盐丁多言,箠折牙齿。

形式: 四言诗

月夜游孤山

松顶一声鹤,露华满径流。

静闻空翠滴,间与片云留。

四面只通水,全山如在舟。

明明楼阁夜,有客独寻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