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

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

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叟。

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

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千畦环绕着抱瓮园,我正品尝着瘿尊中的美酒。
只有沃洲的僧人,偶尔会经过杏溪老者那里。
你寻欢作乐符合你的本性,而我独自饮酒却内心空荡。
虽然儒者与僧人的事务不同,但我们的文笔中情感相通之处颇多。

注释

千畦:大片的菜园。
抱瓮园:以瓮灌溉的园子。
瘿尊酒:瘿木制成的酒杯。
沃洲僧:沃洲的僧侣,可能指佛教名胜地。
杏溪叟:住在杏溪边的老者。
追欢:追求欢乐。
适性:顺应本性。
儒释:儒教与佛教。
事虽殊:事务虽然不同。
文章意多偶:文章中情感相通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与友人在杏溪园中共同享受着自然之美。"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表现出一派自在悠然的情趣,其中“千畦”指的是许多小溪,“抱瓮园”则是形容园林的美好,意境宽广。“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叟”透露出诗人与僧人的交往,共同享受这份清净。

"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表达了诗人追随朋友的自然本性,同时也强调了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则是在说尽管儒家与佛家的教义不同,但在文学创作上却能找到共鸣之处,表达出诗人对文化艺术的宽广包容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儒家与佛教之间交融的深刻理解。通过这短短几句,李益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和文化艺术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五城道中

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

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

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

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形式: 古风

从军有苦乐行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

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

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

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

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韬夏服,我弓不再张。

寄语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我行空碛,见沙之磷磷,与草之幂幂。

半没胡儿磨剑石,当时洗剑血成川。

至今草与沙皆赤,我因扣石问以言。

水流呜咽幽草根,君宁独不怪阴燐。

吹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秦亡汉绝三十国,关山战死知何极。

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为之弹剑作哀吟,风沙四起云沈沈。

满营战马嘶欲尽,毕昴不见胡天阴。

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睛明独风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闻鼙鼓。

秦坑赵卒四十万,未若格斗伤戎虏。

圣君破胡为六州,六州又尽为胡丘。

韩公三城断胡路,汉甲百万屯边秋。

乃分司空授朔土,拥以玉节临诸侯。

汉为一雪万世雠,我今抽刀勒剑石,告尔万世为唐休。

又闻招魂有美酒,为我浇酒祝东流。

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些。

沙场地无人兮,尔独不可以久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