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僚十五人谢晴东明得渊字

灵光便满恒沙界,大士重来七十年。

秋入郊原成乐岁,风随箫鼓散香烟。

定知蛮獠安三窟,更遣蛟龙閟九渊。

太守忧民但逃责,所忻毕至有群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孝祥在与同僚十五人共聚谢晴东明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首句“灵光便满恒沙界”,以“灵光”形容自然界的光辉,仿佛整个宇宙都被这光芒所覆盖,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接着,“大士重来七十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秋入郊原成乐岁,风随箫鼓散香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郊原上的丰收景象,以及人们欢庆的场景。秋风吹过,伴随着音乐和香气,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定知蛮獠安三窟,更遣蛟龙閟九渊”两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自然和谐的期待。通过“蛮獠”和“蛟龙”的比喻,暗示了对社会中潜在不安因素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这些力量能够得到妥善管理,保持和谐稳定的愿望。

最后,“太守忧民但逃责,所忻毕至有群贤”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作为太守,他关心民众疾苦,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对聚集的群贤表示欢迎和欣喜,体现了他积极治理地方、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释奠

又领诸儒款泮宫,车书同处礼应同。

柏庭老影留江月,竹屋寒声作社风。

坐客语残香一穗,候人催起鼓三通。

归来税冕仍分肉,更觉休官兴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风雨石首呈同行寄荆州僚旧

昨日离筵酒未醒,今朝风雨暗江亭。

近人积水春全绿,隔岸荒山夜却青。

野吏衣冠行木偶,客船灯火散疏星。

宽程且作三旬约,要看庐山紫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江行再用前韵

泽畔行吟我独醒,归程不计短长亭。

西风送浪头头白,芳草随人段段青。

昨夜疏篷犹窘雨,今朝严鼓欲侵星。

无人去唤华容宰,画我江行作小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黄子馀

缩肩得句极酸寒,何似黄郎咳唾间。

少日曾经诸老学,传家自有祖师关。

词林根柢今谁在,振古风流要力还。

我老故应无用此,因君犹欲更晞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